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资源价格改革滞后给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05:28 山西日报

  据新华社电 中国人民银行21日在最新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称,我国资源价格改革滞后,资源价格水平长期偏低,资源性产品之间比价关系不合理,这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央行在2005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称,我国资源价格水平长期偏低,这不仅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粗放型经济增长,而且还导致了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
口,扩大了贸易顺差,夸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央行表示,我国资源价格主要存在两大方面的问题,一是资源价格基本上是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只反映了资源开发成本,没有全面覆盖环境破坏成本和安全生产成本,资源税也很低,更重要的是没能真实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致使资源价格偏低。长期以来,我国水、电、煤气、热力实行政府定价,天然气和成品油的出厂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煤、焦炭、天然气、水、电的价格均相对较低。在地价方面,不少地区为招商引资,压低征地补偿费。原油和成品油的价格虽然根据国际市场油价变动情况进行调整,但调整时间滞后,调整幅度也低于国际原油和成品油的涨幅。二是资源性产品之间比价关系不合理。

  央行称,资源价格偏低和比价关系不合理,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不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我国偏低的资源价格不能及时和充分地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缺乏对投资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激励和约束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资源的过度开发、过度需求和过度浪费。

  ——偏低的资源价格加剧了资源供求紧张的矛盾。从需求来看,资源价格偏低导致资源需求的过快增长;从供给来看,资源价格偏低,影响资源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资源价格扭曲会带来国际收支失衡和汇率上升的压力。

  (张旭东 刘诗平)(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网络编辑:徐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