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灶变干净 人变轻松 山变翠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05:39 浙江日报

  群山环抱的李家镇位于建德市的最西部,这个偏远的山旮旯是建德最后一个开展“厨房革命”的乡镇。近两年,该镇越来越多的农户不再烧柴,而是改用液化气,其普及率已升至95%。至此,建德的“厨房革命”宣告成功,全市约10万户农户中,使用沼气的约有1000户,其余约95%都用上液化气。

  2月20日中午,我们来到李家镇沙墩头村的杨志青家,走进厨房一看,电饭煲、抽油
烟机、热水器、消毒柜一应俱全,都擦拭得干干净净,黑色的花岗岩灶台一尘不染……

  “哒”的一声,杨志青的妈妈拧开液化气灶的开关,蓝色的火舌“咝咝”地喷出——老太太开始炒菜了。她自豪地告诉我们:“我家早就烧液化气了。你们看,厨房的下水道都用管道连着村里的池子呢。”老太太所说的池子是村里新建的无动力厌氧池,它通过厌氧菌处理生活污水后,流出的水至少能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不会污染环境。

  杨志青家的房子是2003年建的。他说:“家里原来的‘厨房问题’促使我及早建新房。”

  那是在一个夏天,日子逐渐红火起来的杨志青邀请住在杭州的大舅子来作客。饭后,大舅子走进杨家的厨房,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四面墙上和房顶被烟熏得漆黑,地上堆着柴火;厨房外的一块平地,则是杨家和邻居们倒废水的地方,湿漉漉地散发着馊味……

  大舅子走后,挺爱面子的杨志青夫妇为厨房问题讨论了好几天。杨志青说:“我家厨房是没有大舅子家干净,可村里谁家不是这样?”妻子说:“我天天打扫厨房,但弄不干净啊!天天烧柴灶,烟都熏到墙里面去了,总不能刮墙吧?烧饭要柴,厨房里也不能不放。怎么办?”想来想去,夫妻俩决定:先把柴灶改了,烧液化气,等过几年有钱了,再造新房。

  不久,杨家用上了液化气,厨房面貌变了。到2003年,杨志青手头宽裕了,杨家又造起了新房。新房子里,抽油烟机、消毒柜、连接厨房下水道和无动力厌氧池的PVC管……凡是能让厨房更干净的东西,杨志青都买了。做完这些,他再次邀请大舅子来作客。大舅子看了杨家厨房后愣住了:“这可比城里人家都强啊!”

  “我家的厨房不比杨家差!”杨志青的邻居汪志庭和汪志芳拉着我们去他们家看看。走进这两家的厨房一看,好家伙,个个都是杨家的“翻版”。“以前跑到城市里,总觉得抬不起头。现在,城里人用的东西我们都有,厨房卫生也不比城里的差,我们进城的时候底气都足了。”汪志芳说。

  在参观这3户人家的厨房时,我们注意到,他们都把柴灶保留在另外一间厨房。汪志庭解释:逢年过节摆酒席,柴灶还能派上用场。

  沿着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我们来到前坊村,在近两年才改烧液化气的姜余国家,姜余国62岁的母亲徐大妈正在看电视。徐大妈告诉我们,这两年她迷上央视电影频道了。(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对母亲的新爱好,姜余国深有感触。从前,姜家的生活场景是这样的:早上起床后,徐大妈开始生火做饭,大概要一个小时。然后洗碗、喂猪、浇菜。活还没干完,又得准备生火做中饭。午后,打扫卫生、洗衣,忙完紧接着又得准备晚饭了。如果姜余国不在家,柴烧光了,徐大妈又得花一天时间和老伴外出打柴,哪有时间看电视。自从烧液化气后,一切都变了。柴不用打了,只要给镇上的液化气销售点打个电话,就能送气上门;按下开关就能点火做饭,20分钟就可以做好;没有了杂乱的柴火和腾腾的烟雾,打扫卫生也省力多了。

  这番变化让徐大妈一下子清闲了不少,闲的时候干什么?看电视吧!渐渐地,徐大妈越来越离不开电视了。母亲清闲了,姜余国的牵挂也减轻了不少。如今,他跑起了货运。

  尽管烧液化气让徐大妈变闲了,但她还是忍不住向我们抱怨:“太贵了。原来70多块钱一瓶,现在要90块,最贵的时候要105块!”我们问:“为什么不重新烧柴?”徐大妈一个劲地摇头:“烧液化气方便。我们村里没人烧柴。”

  作别李家镇,我们拜访了建德市林业局。在该局农村能源办当过10多年主任的施玉书说:“封山育林靠煤气。‘厨房革命’造就了一个山清水秀的建德。”建德约有10万农户,按平均水平计算,烧柴灶每年要烧掉60万吨柴;一亩山林一年只能提供0.5吨新柴。液化气普及后,每年可节省约60万吨柴,相当于封山育林120万亩!

  施玉书所言非虚。建德推广液化气的“厨房革命”始于上世纪90年代。数据显示:当时,建德的森林覆盖率为61.3%,荒山近30万亩。截至2005年,建德的森林覆盖率达76%,荒山已基本消灭。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