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捐献遗体 七旬翁福建第一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06:20 东南快报

  

捐献遗体七旬翁福建第一人

  昨日上午,闽侯县甘蔗镇双福小区一套房里,一名七旬老人终于完成了生前最大的心愿:家属遵照其遗嘱,把他的遗体捐献给了医学界。

  老人叫陈立言,1936年出生于福清市江阴镇,1958年从闽侯师范学校毕业,担任小
学教师。1981年始,担任闽侯甘蔗镇第二中心小学(后改为瀛洲小学)校长,1995年退休。

  福州市红十字会副会长胡晓强说,这是自2005年9月《福建省遗体和器官捐赠条例》实施以来,福建省第一例遗体成功捐献。

  捐遗体·目击>>

  

  昨日上午10时许,遗体捐献现场。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一首《爱的奉献》从录音机里传来,在人头攒动的三室一厅内回荡。

  楼下,到处是亲友们悼念的花圈。遗体捐赠仪式将在这里举行。

  “请爱惜自己的眼泪,保持轻松平静的心态”,两行醒目的毛笔字贴在客厅的一面墙上,这是陈立言老人亲笔写下的,嘱咐亲属不要因为他的死而悲伤。

  客厅的一角,是他的爱人和女儿送上的鲜花,陈立言的遗像在这亲情的簇拥中注视着正前方,眉宇间显得坚定。陈立言的遗体,就停放在旁边。

  “不要哭,不要哭。他叫我们不要哭,要坚强。”陈立言的老伴许惟钦侧躺在床上,微笑着,用略显虚弱却很清晰的声音向前来吊唁的亲友重复着这句话。

  前来吊唁的人们,脸上虽有哀伤,却显得平静。

  陈老遗言

  陈立言的遗体捐献仪式很简单,这也是他生前的愿望。

  10时30分,遗体告别仪式正式开始。瀛洲小学校长赵建辉向亲友们宣读了陈老的遗言:“不收礼品……不布置会场,穿平常衣服……自愿把遗体捐赠。”

  10时55分,陈立言的大女儿陈星,从福州市红十字会副会长胡晓强的手中,接过了遗体捐赠荣誉证书,令人最为揪心的最后诀别时刻终于到来。“爸爸,我们想念你!”陈星悲恸地哭着喊。

  11时05分,“慢点,小心转弯别碰到了”“下楼楼梯走好”……在负责接收遗体的福建医学院周教授指挥下,陈立言的遗体被工作人员抬出了家门。

  11时10分,载着陈立言老人遗体的车子缓缓开向了福州。陈星捧着父亲的遗像,亲友们跟在后面,走了很远……

  陈立言的遗体将被送往福建医学院,进行教学科研。

  捐遗体·心路>>

  肝癌手术后,动了捐献念头

  昨日,许惟钦告诉记者,老伴真正动了捐献遗体的念头,那是在3年前他因肝癌动了手术以后。

  “2003年3月,他被查出晚期肝癌。在女儿女婿的建议下,他去了上海动手术。”许惟钦说,在上海住院期间,有一名和她老伴同病房的病人,为了治癌症花去了家里所有积蓄。为了照顾生病的父亲,那个病人的女儿只好睡在病房的地板上。就是这件事,让陈立言做出捐献遗体的决定。

  “我死了以后把我的遗体捐给医学单位进行研究吧。”回到家中,陈立言对老伴说,“反正人死了留个身体也没有用,还不如让人家去做研究。而且还能帮助医疗事业的发展,要是研究出东西来了,还能帮助治疗更多的人。”

  家人先是反对,后来接受了

  当时,许惟钦并没有把老伴的话放在心上,直到去年9月份。

  2005年9月1日,《福建省遗体和器官捐赠条例》颁布实施第一天,陈立言在报纸上看到了相关的消息。“当时,他很高兴地对我说,要找红十字会签订协议,把遗体捐献出去。”许惟钦说。

  没过几天,陈立言真的开始行动了,自己找到闽侯县红十字会,了解捐遗事宜。

  陈立言的举动立即在家里炸开了锅,家里人对此都表示反对。

  然而,在陈立言的几番劝说下,全家人最终还是接受了他的决定,包括他在医院工作的大女儿陈星。

  2005年11月,陈立言在家人的陪同下,和福州市红十字会签下了“捐献遗体”的协议书。

  当时,陈立言说:“这样我就可以含笑九泉,死也瞑目了。”

  捐遗体·声音>>

  为生命科学工程作出贡献

  “陈立言的遗体将被用为该校的教学科研,供医学院的学生学习研究用。”前来接收遗体捐赠的福建医学院周教授说,“我校共有2000多名学生,需要的尸体数量是非常巨大。我们对于自愿捐赠遗体的人表示非常感谢。”

  “陈老师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他给自愿捐献遗体事业带了个好头。”福州市红十字会副会长胡晓强说,“捐献遗体对进行医学研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进行医学科研需要对人的尸体进行解剖,从中发现生命的奥秘,来更好地为活着的人,为生命科学工程做出贡献。”

  “但是受观念、风俗等问题的影响,许多人对捐献遗体的行为并不理解。陈老的行动,给更多的人做出了表率,我们为他的精神而感动。我们准备在福州建立‘捐献遗体自愿者纪念墙’,在每年清明的时候,组织捐献者家属集体吊唁,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为科研做出更多的贡献。”胡晓强说。

  捐遗体·追忆>>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人间走了71载的陈立言,永远地离开了。而这句诗,就像他一生的写照。

  “他总是替别人着想,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陈立言的同事林瑞娟絮絮叨叨地,向记者述说着他生前的点点滴滴,眼中噙着泪水。在多年的同事们眼中,陈立言是一个多么坚强而朴实的人。

  他本不希望有太多的人为他送行,想安安静的。可亲朋好友们还是自发来了,大家都舍不得他。“就连他生病的时候,也不让亲戚朋友来。”林瑞娟说,“他说,每个人都有事情忙,不想浪费大家太多的时间,生病,没什么大不了的。”

  “他是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思想开放而前卫。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坚强而无私的人。不管是家庭还是工作,什么事情他都是自己一个人扛。”女儿陈星这样评价他的父亲。

  尽管陈立言在遗言中称自己像“不规则的多边形”,还带着辛辣味,但是,在亲朋好友的眼中,陈立言所扮演的角色,却是近乎完美的。

  “我们结婚46年了。这么多年来,家里有什么困难,他都是一个人承担了,从不让我们操心。”许惟钦说,“包括他生病期间,再怎么难受,他都是忍着不告诉我们。四次去上海动手术做检查,他也只让女儿陪了一次。他总说,不想连累我们。”

  “肝癌病人很苦,家人好累,我自愿把遗体捐献给他们。肝癌病人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不需要眼泪,需要的是全社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微笑、电话、一枝小花……都会使他们变得坚强有力。”这是弥留之际,陈立言亲笔写下的遗言。

  如今,那些曾持反对意见的亲朋好友,大多数已经接受了“陈立言捐献遗体”的决定。

  “无论是活着还是死去,他总在作贡献。”陈立言的一位亲戚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