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大三男生捐骨髓圆血癌女大学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07:11 重庆时报

  新闻面对面

  康复后最想考大学读医

  因病房是全封闭隔离,记者和玲玲的交流只能靠玻璃窗外的电话。

  记者:我是梁平老乡,你现在还好吗?

  玲玲:老乡啊!你好!(欣喜)现在我很好的,谢谢啊!

  记者:再过几天就要做手术了,高兴吗?

  玲玲:高兴,也很感动。记者:康复后最想做什么?

  玲玲:回学校上高三补习,我想读书考大学!

  记者:最想考哪所大学啊?玲玲:重庆医科大学。

  第一现场

  西南医院

  大学生缺席植树去捐骨髓

  昨天上午10点,重庆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启动仪式在全市展开。在北碚浩浩荡荡的植树大军中,有一群身穿志愿者服装,年轻、充满朝气的在校大学生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就是西南大学绿色行动服务队成员。

  当他们亲手将小树栽在山坡上,并集体在此合影留念时。不知是谁说了一句:“要是队长在就好了,他看到一定会开心的。”大家的脸上不觉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但更多的则是自豪。

  而此时,他们的队长,西南大学资源环境科学学院地理教育专业的03级学生洪辉,却躺在西南医院的病床上等待3月3日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

  父母至今不知儿捐骨髓

  昨天中午,记者在西南医院血液科病房见到了洪辉,很难把眼前这位貌不惊人的大学生与“骨髓捐献者”联系在一起,从2月26日到3月2日,他将每天注射动员剂,3月3日,正式捐献骨髓。时至今日,洪辉仍然不敢让远在江西老家父母知道捐骨髓的事。

  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陶克辛说,2004年3月在重庆各高校开展的“爱在春天”活动,即中华骨髓库血样采集的1828个志愿者中,洪辉是第一个与白血病患者刘本玲配型成功的人。也是重庆市第12个将实施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的志愿者。

  “第九”电话鼓励“第十二”

  昨天下午4时许,一个特殊的来访者拨通了洪辉的电话,他就是曾在去年3月远赴北京成功实施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的北碚农民毛尚红。同时,他也是重庆市第九例实施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的志愿者。

  作为“先行者”,毛尚红不断地给这个小弟弟打气,并把自己的一些经验传授给洪辉。鼓励他轻松面对。通完电话后,洪辉向记者表示他对捐献骨髓充满了信心。

  第二现场

  重医附二院

  高三白血病女孩想考大学

  今年19岁的刘本玲是梁平县梁平中学高三学生。2004年11月,当玲玲正在为自己的大学梦冲刺时,她被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住进了大坪医院。

  2004年12月,玲玲回学校参加毕业会考,因当日病情出现反复,次日她又回到医院;2005年2月,玲玲又提出回校复学,但不到一周,她又出现双眼出血等症状。最后,医生建议她休学继续治疗。

  后来,玲玲住到沙区联芳村亲戚家,又在沙坪坝一书店找到了一份卖书的工作,靠400元的微薄工资支撑着“一定考上大学”的梦想。

  母女交流只能靠电话

  “玲玲,康复了就可以回学校了。”昨日下午2时许,刘本玲的母亲孙述菊拿着电话筒,站在重医附二院血液科层流室外,叮嘱着玻璃窗口内的女儿。女儿住进层流室后,每天母女俩都要保持3~5次的电话通话。

  要把救命恩人当亲人

  孙述菊说,玲玲确诊后,市红十字在骨髓库里找到17个与她相匹配的造血干细胞,但由于家里无法支付20余万元的手术费,只好让女儿“听天命”。现在有好心人愿意给女儿捐献骨髓,悬在心里的石头也总算落地了。

  孙述菊表示,待玲玲康复后,一定要让女儿把好心人当作兄弟姐妹,把他(她)的父母也当作亲生,“好心人的父母不仅给了他(她)一副好心肠,而且还给了我女儿一次生命……”

  本报记者吴国才伊永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