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奖征答活动启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07:50 潇湘晨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今起实施。该法增加了许多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强行讨要、偷窥他人、散布谣言等行为都有可能被拘留。

  为了让市民更好地了解这部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省公安厅、潇湘晨报社和红网(www.rednet.com.cn)联合推出《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奖征答活动,刊登了50道题目,希望广大市民通过报纸和网络踊跃作答。请将报纸答题卡(复印有效)寄至
长沙市东二环二段66号湖南省公安厅治安警察总队五支队,邮政编码为410001。

  省公安厅治安总队将组成评委会进行评卷审阅,届时将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胜奖100名。其中,一等奖奖金2000元,二等奖奖金1000元,三等奖奖金500元,优胜奖奖金100元。活动截止时间为本月15日(以邮戳为准)。

  本报记者 龚芳柳

  一、单选题

  1.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最基本的特征是( )。

  A.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B.具有违法性

  C.尚不够刑事处罚

  D.应受治安管理处罚

  2.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 )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A.行为人 B.监护人 C.其所在的单位 D.行为人或者监护人

  3.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 )。

  A.按照达成的协议,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依法强制执行

  B.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C.告知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提起行政复议

  D.告知当事人如果双方有意愿继续接受调解,公安机关可以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作出的处罚决定暂缓执行

  4.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根据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 ),分别处罚。

  A.年龄大小

  B.在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中所起的作用

  C.是否亲自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D.在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中所使用的手段

  5.违反治安管理( )内曾受过治安管理处罚的,从重处罚。

  A.六个月 B.九个月 C.一年 D.二年

  6.组织、胁迫、诱骗不满十六周岁的人或者残疾人进行恐怖、残忍表演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的处罚。

  A.单处 B.并处 C.可以单处 D.可以并处

  7.强迫接受的方式卖花、卖唱、开车门、拎包等行为属于( )。

  A.威胁乞讨行为 B.诱骗乞讨行为

  C.强迫乞讨行为 D.冒犯性乞讨行为

  8.旅馆业的工作人员明知住宿的旅客是犯罪嫌疑人员或者被公安机关通缉的人员,不向公安机关报告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 )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A.五 B.十 C.十五 D.二十

  9.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音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 )。

  A.警告 B.二百元以下罚款

  C.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D.五百元以下罚款

  10.招嫖行为与介绍卖淫行为的本质区别在于( )。

  A.行为的主体不同 B.行为的结果不同

  C.行为发生的场所不同 D.处罚适用的法律不同

  11.从事饮食业的单位或个人,为了吸引顾客,在食品里添加罂粟壳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 )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A.一千 B.二千 C.三千 D.五千

  12.需要传唤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接受调查的,经公安机关( )批准,使用传唤证传唤。

  A.主要负责人 B.办案部门负责人

  C.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 D.法制部门负责人

  13.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公安派出所可以决定警告和( )以下的罚款。

  A.50元 B.100元 C.200元 D.500元

  14.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案情重大、复杂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 )。

  A.十日 B.十五日 C.三十日 D.六十日

  15.被处罚人不服行政拘留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可以向公安机关提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的申请。公安机关认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不致发生社会危险的,可以由被处罚人或者其近亲按每日行政拘留( )的标准交纳保证金,行政拘留的处罚决定暂缓执行。

  A.二十元 B.五十元 C.一百元 D.二百元

  二、多选题

  16.《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现在已越来越不适应依法治国和现实斗争的需要,具体表现在( )。

  A.治安管理处罚范围过时

  B.治安管理处罚种类偏少、幅度偏小

  C.治安管理处罚程序过于简单

  D.与其他法律不协调

  17.治安管理行为的特征包括( )。

  A.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B.具有违法性

  C.尚不够刑事处罚

  D.应受治安管理处罚

  18.受理治安案件所查获的( ),应当收缴,按照规定处理。

  A.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工具

  B.毒品、淫秽物品等违禁品

  C.赌具、赌资

  D.吸食、注射毒品的用具

  19.公安机关对教唆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进行处罚,应当把握( )。

  A.按照其所教唆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定性并给予处罚

  B.定性为教唆他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并给予处罚

  C.按照教唆人在共同违反治安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D.比照被教唆人一律从重处罚

  20.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

  A.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

  B.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

  C.七十周岁以上的

  D.怀孕或者哺乳不满一周岁婴儿的

  21.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于扰乱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行为( )。

  A.强行进入场内

  B.展示侮辱性标语、条幅等物品

  C.围攻裁判员、运动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

  D.向场内投掷杂物,不听制止的

  22.构成公众活动场所的经营管理人员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在客观上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

  A.违反安全规定

  B.有发生安全事故危险

  C.发生了安全事故

  D.经公安机关责令改正,但拒不改正的

  23.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

  A.虐待家庭成员的

  B.遗弃被抚养人的

  C.虐待家庭成员,被虐待人要求处理的

  D.遗弃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被抚养人的

  24.构成破坏选举秩序的行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

  A.破坏的选举活动必须是依法进行的选举活动

  B.破坏选举秩序在客观上表现为以各种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破坏选举秩序的行为对选举活动造成的影响不大

  D.破坏选举秩序的行为对选举活动造成严重影响

  25.盗窃公私财物虽已达到“数额较大”的起点,但情节轻微,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不作为犯罪处理( )。

  A.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作案的

  B.全部退赃、退赔的

  C.被胁迫参加盗窃活动,没有分赃或者获赃较少的

  D.主动投案的

  26.招摇撞骗行为与诈骗行为的区别是( )。

  A.行为的主体不同

  B.侵犯的客体不同

  C.主观方面不同

  D.客观方面不同

  27.旅馆业的工作人员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

  A.对住宿的旅客不按规定登记姓名、身份证件种类和号码的

  B.明知住宿的旅客将危险物品带入旅馆,不予制止的

  C.明知住宿的旅客是犯罪嫌疑人员,不向公安机关报告的

  D.明知住宿的旅客是被公安机关通缉的人员,不向公安机关报告的

  28.有以下行为之一的,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

  A.持有鸦片、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或者其他毒品的

  B.向他人提供毒品的

  C.吸食、注射毒品的

  D.胁迫、欺骗医务人员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

  29.治安案件的来源主要有以下( )类。

  A.公安机关自己发现的违反治安管理事实或者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

  B.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报案或者举报,被侵害人的报案或者控告

  C.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

  D.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司法机关移送的违反治安管理的案件

  30.对于受理的治安案件,公安机关是否将其作为治安案件进行调查,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

  A.是否有违反治安管理的事实发生,这是公安机关调查治安案件的前提

  B.违法行为是否需要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是行为人对其实施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C.是否属于受理报案、控告、举报、投案的公安机关的管辖范围

  D.是否是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规定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31.公安机关在执行传唤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

  A.执行人员要向被传唤人表明人民警察身份

  B.要出示传唤证,并向被传唤人宣读传唤证

  C.应告知被传唤人传唤的原因和依据

  D.送达传唤证时应要求被传唤人在《传唤证》回执上签名并注明收到时间

  32.对被处罚人逾期不缴纳罚款的,作出罚款决定的公安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

  A.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B.将依法扣押的财物拍卖抵缴罚款

  C.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D.可以处15 日以下拘留,罚款仍应执行

  33.适用行政拘留暂缓执行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

  A.被拘留人依法申请了行政复议或者提起了行政诉讼

  B.被拘留人提出了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的申请

  C.公安机关认为对被拘留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不致发生社会危险

  D.被拘留人或者其近亲依法提出了符合法定条件的担保人,或者按照法定标准交纳保证金的

  34.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担保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

  A.与本案无牵连

  B.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

  C.在当地有常住户口和固定住所

  D.有能力履行担保义务

  35.公安机关作出( )的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

  A.吊销许可证

  B.二千元以上罚款

  C.行政拘留

  D.驱逐出境

  三、判断题

  36.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发生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 )

  37.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并不是单纯为了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实施治安管理处罚,而是通过办理治安案件,纠正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违法行为,达到教育本人,让其他群众自觉守法,保障法律贯彻实施的目的。( )

  38.军人与地方人员共同在地方作案的治安案件,以公安机关为主组织查处,军队保卫部门配合。( )

  39.经治安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在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的同时,一并就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依法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作出决定。( )

  40.赌资,既包括通过赌博赢取的款物,也包括在赌博活动中用作赌注的款物、换取筹码的款物。( )

  41、过于频繁地或者在休息时间发送提供服务、商品的信息或者其他信息,可能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也可以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

  42.行为人使用假的大学毕业证骗取用人单位信任的行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

  43.旅馆业的工作人员对住宿的旅客不按规定登记姓名、身份证件种类和号码的,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

  44.卖淫、嫖娼行为可以发生在异性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同性之间。( )

  45.对于通过网络和手机等载体发送信息、图片的形式,实施拉客招嫖的行为,也应认定为在公共场所拉客招嫖行为。( )

  46.胁迫、欺骗医务人员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2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

  47.投放虚假的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其投放的危险物质一定是虚假的,且产生的后果是扰乱了公共秩序,引起一定范围内民众的恐慌,但还没有严重扰乱公共秩序,否则,就构成了犯罪。( )

  48.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和被侵害人的人身进行检查时,要尊重被检查人的人格,不得以有损人格尊严的方式进行检查。()

  49.对卖淫、嫖娼的,除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外,还可以予以收容教育,对其集中进行法律、道德教育和生产劳动,使其改掉恶习。()

  50.人民警察依法当场收缴罚款的,应当向被处罚人出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不出具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的,被处罚人有权拒绝缴纳。()

  【答题卡】

  姓 名: 性 别:身份证号:

  通讯地址:

  (请用2B铅笔涂画正确的答案)

  一、单选题

  1.(A) (B) (C) (D)2.(A) (B) (C) (D)

  3.(A) (B) (C) (D)4.(A) (B) (C) (D)

  5.(A) (B) (C) (D)6.(A) (B) (C) (D)

  7.(A) (B) (C) (D)8.(A) (B) (C) (D)

  9.(A) (B) (C) (D)10.(A) (B) (C) (D)

  11.(A) (B) (C) (D) 12.(A) (B) (C) (D)

  13.(A) (B) (C) (D) 14.(A) (B) (C) (D)

  15.(A) (B) (C) (D)

  二、多选题

  16.(A) (B) (C) (D) 17.(A) (B) (C) (D)

  18.(A) (B) (C) (D) 19.(A) (B) (C) (D)

  20.(A) (B) (C) (D) 21.(A) (B) (C) (D)

  22.(A) (B) (C) (D) 23.(A) (B) (C) (D)

  24.(A) (B) (C) (D) 25.(A) (B) (C) (D)

  26.(A) (B) (C) (D) 27.(A) (B) (C) (D)

  28.(A) (B) (C) (D) 29.(A) (B) (C) (D)

  30.(A) (B) (C) (D) 31.(A) (B) (C) (D)

  32.(A) (B) (C) (D) 33.(A) (B) (C) (D)

  34.(A) (B) (C) (D) 35.(A) (B) (C) (D)

  三、判断题

  36.(对) (错) 37.(对) (错) 38.(对) (错)

  39.(对) (错) 40.(对) (错) 41.(对) (错)

  42.(对) (错) 43.(对) (错) 44.(对) (错)

  45.(对) (错) 46.(对) (错) 47.(对) (错)

  48.(对) (错) 49.(对) (错) 50.(对) (错)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