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都市柴门”忆大师 (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07:58 每日新报

  本版摄影记者崔跃勇(新报北京数码传真)

  新报北京电【记者仇宇浩】明天上午,国学大师张中行的遗体告别仪式将在北京八宝山举行。昨天,记者来到行老位于北京祁家豁子华严里小区的家里拜祭行老,送上天津读者的哀思。得知记者从天津赶来,行老的大女儿张静特别让记者参观了平日上锁的行老的书房。那把上世纪30年代的椅子和已经有些摇晃的书桌,再加上满屋的书籍和古玩,记者深深
感受到了行老为自己居所起的雅号“都市柴门”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的意义所在。

  行老一生安贫乐道,直到85岁的时候才分到这套普通的三居室,并从二女儿张文家搬过来住。在住院前,行老和老伴一直生活在这套极为朴素简陋却书香浓郁的三居室里。如今,他的灵堂就设在客厅里,没有香烛。鲜花丛中,行老的大幅黑白遗照格外醒目,遗像中的他侧着一张微笑的脸,尽管白发苍苍,粗细不均的皱纹密集地爬上了额角,但看上去却精神矍铄,神采奕奕。记者了解到,该照片拍摄于1992年12月,当时行老身体状况极佳。摆放在遗像前面的是行老生前的著作,这些在文坛影响深远的作品和行老的人格魅力一样,在无声中彰显着力量。

  书房内两面墙都立着书橱,一张老式宽大的木书桌已经摇摇晃晃,一把1934年在北大读书时在东安市场买的椅子密密匝匝缠绕着固定的绳子。这情景让记者想起在上海巴老家中看到的那把伴随巴老写出《随想录》的椅子,同样以岁月的痕迹见证了大师的文字历程。张静告诉记者:“爸爸不让换,他说你们换了新椅子我就写不出来东西了。”

  行老一生淡泊,对子女教育也是主张尊重子女,让子女自由发展。张静表示,父亲对她们的教育身教重于言传:“爸爸很少干涉我们,就是让我们多读书,多动脑子,不能死读书。”

  记者了解到,行老离去时很平静,没有留任何遗言,也没有任何未了的遗愿,他的思想都在他的书中。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行老,行老的著作《诗词读写丛话》已经再版,而《禅外说禅》《流年碎影》等即将再版。张静说:“以前爸爸的书要再版,爸爸还说,我的书有那么多人读吗?我真是应该感谢读者。”

  <责任编辑:刘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