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说一句“人民支持教育”太沉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08:02 大众网-齐鲁晚报

  应当特别强调并落实政府对教育这一公共服务产品的投入和监管责任,而不能再走过度依赖“人民支持”的老路,更不能搞所谓“产业化”,把教育当成从老百姓身上猛赚钞票的生意来办。

  潘西学

  2月28日《南方都市报》报道,2月27日,在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再次重申,中国教育事业是成功的。他同时承认,如果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巨大付出,包括财力的巨大付出,中国教育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辉煌成绩,中国不可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也不可能实现“两基”。今后中国教育事业要继续发展,仍然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帮助。

  人民群众为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意味着人民群众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此,从“人民支持教育”的角度掂量,“中国教育事业是成功的”无疑是一个十分沉重的结论,这个结论让我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在相当一些年份,教育投入未能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与国民生产总值或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保持同步增长?

  我们固然不能抹杀群众为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但现在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评估人民群众承受代价的能力,因为如果过高地估计甚至无端夸大群众的承受能力,就很可能形成对“人民支持教育”模式的不切实际的依赖。鉴于教育投入不足、分配失衡的局面已经形成,教育高收费、乱收费等问题禁而不绝,我们更应当站在维护法律尊严的高度,充分认识并不断强化政府对教育投入和教育监管所承担的法定责任,而不能过多地寄希望于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帮助。

  前几天,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说明时,将当前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归结为6个方面,其中就包括“义务教育财政经费投入总量不足”、“有些义务教育学校乱收费现象严重,学生家长经济负担严重”两大问题。这种种情形警示我们,一方面政府对教育投入不足,对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另一方面群众为教育支付了巨大的成本,许多家庭已经不堪重负,这种盲目开采民力、过度依赖群众“支持”的模式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公众支持教育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教育;二是个人、企业以及基金会等社会组织捐资助学。第一种形式在中国已初具规模,第二种也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如果说今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仍然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帮助,那么这种支持和帮助应当主要采取上述两种形式,应当特别强调并落实政府对教育这一公共服务产品的投入和监管责任,而不能再走过度依赖“人民支持”的老路,更不能搞所谓“产业化”,把教育当成从老百姓身上猛赚钞票的生意来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