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沈阳学者发现新鸟类化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08:56 沈阳晚报

  

沈阳学者发现新鸟类化石

  一种从未发现的中生代鸟类化石,在辽宁西部的地下沉睡了1亿多年后,被沈阳师范大学辽西中生代古生物研究所的古生物专家发现,并最终命名为“棘鼻大平房鸟”,这一发现在科学界有着难以估量的重要意义。2月28日,记者采访了这一新鸟类的研究者之一———沈阳师范大学辽西中生代古生物研究所李莉博士。

  去年10月挖出“怪鸟”

  去年3月,沈阳师范大学辽西中生代古生物研究所正式成立。在辽宁省朝阳县大平房镇原家洼地区采掘时,发掘队不断发现中下部地层中不时有孔子鸟等化石出现。去年10月25日,采掘队员在挖到地下16米深左右时,发现了一个鸟化石,鸟的鼻子长得怪怪的。“怪鸟”吸引众多专家

  随后,“怪鸟”化石被运到沈阳师范大学辽西中生代古生物研究所,众多专家都对这一“怪鸟”化石表现出了极大关注,研究所的李莉博士也是其中的一个。经过一段时间深入细致的研究,李莉博士发现这个“怪鸟”的怪处在于与其它已知同时代的鸟类不同,其鼻骨上有明显棘突,是早期鸟类史中惟一具鼻骨棘突的鸟类,而现代人在此之前从未发现它,也根本不知道在1亿年前地球上存在着这种鸟类。

  “怪鸟”为鸟类新成员

  根据这一发现,李莉博士为这具有头骨完整的反鸟骨架化石,建立一新属种:棘鼻大平房鸟。

  2006年2月22日,在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地质学报》英文版上,发表了由沈阳师范大学辽西中生代古生物研究所发表的论文,将这种新发现的反鸟命名为“棘鼻大平房鸟”。这意味着中国沈阳古生物专家李莉的发现,得到世界同行的承认。

  采访中,记者在沈阳师范大学辽西中生代古生物研究所看到:这个新发现的反鸟标本保存得相当完美。其体型在早期鸟类中属于中小型个体,全部体长(含尾羽)216毫米,头长28毫米,具有高的羽冠……李莉博士告诉记者,从尾羽看,这只标本是只雄性鸟,它比其它已知中生代鸟类鼻骨多个明显的棘突,这一发现是反鸟类中从未发现的新属种,为研究鸟的类群、演化提供了难得的资料。从大平房鸟趾下有许多鱼类和小型爬行动物的零散骨骼判断,它是嗜食活食的鸟类,从其颌骨的保持多枚牙齿和强壮的趾爪也可以证明它是一种中小型食肉性鸟类。

  相关链接:反鸟是早期鸟类最繁盛的一个支系,繁盛于距今约1.3亿年前的早白垩世,灭绝于晚白垩世。近年来,在辽宁西部曾发现大量早白垩世的反鸟类。

  本报记者孙洪伟实习生陈东记者电话:81036066摄影孙海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