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遗体捐献期待更多关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09:00 解放日报

  在浦东新区上钢新村街道,有206名居民志愿报名身后捐献遗体和角膜,是本市报名捐献遗体、角膜志愿者最多的街道。今天是“上海市遗体捐献纪念日”,记者昨天前往该街道聆听志愿者们的捐献经历,感动之余不禁感叹:对无私地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的志愿者们,社会各方能否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尊重?

  捐献之路不平坦

  【经历】年届七旬的徐文富是一个老党员,去年3月终于实现了自己遗体捐献的愿望,但他的捐献之路走得不平坦。

  去年3月,徐老伯因患肺癌住院接受治疗。

  3月10日,病榻上的徐老伯通过子女向街道遗体捐献站转达了捐献自己遗体的意愿,并且指定了受捐单位。捐献站的工作人员随即和该单位联系办理手续,但迟迟没有收到答复。一周后,徐老伯病情恶化,但遗体捐献手续仍然无法办理。3月18日凌晨,徐老伯去世,捐献站的工作人员连夜陪同家属办理死亡证明和户口注销手续,但仍未与受捐单位联系上。

  由于遗体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得到妥善处理,心急火燎的遗体捐献站工作人员潘琪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联系了二军大,结果十分顺利。二军大工作人员立刻赶往医院,在医院现场办理了全部手续。3个小时后,徐文富老人终于实现了身后捐赠遗体的遗愿。

  【感受】潘琪(遗体捐献站工作人员):现在想来,那一天争分夺秒的经历真是紧张啊!市民捐献遗体的善良心愿理应得到尊重和满足,有关部门的办事效率应当更高些,手续应当更简便些。

  定期体检暖人心

  【经历】据上钢新村街道遗体捐献者俱乐部工作人员透露,每次与捐献者交流,许多捐献者都会提出:相关单位能否定期对他们作体检,这样就能准确了解每位捐献者的具体病情,有利于将来更充分的利用遗体,而不是像现在,只是由家属简单填写捐献者生前的健康状况。

  经过遗体捐献俱乐部和遗体捐献总站的协调和反映,3月6日至10日,志愿者们将得到第一次全面免费体检。

  【感受】李先生(遗体捐献志愿者):虽然只是一次体检,可当我得知这个消息时,心里着实感到温暖。其实,在遗体捐献俱乐部中,许多人都是因为感受到了社会的真心关爱才成为志愿者的。每年春节前夕,街道都会向一些生活困难的遗体捐献者发放慰问金。

  献上鲜花慰亡灵

  【经历】居民盛宝妹不仅自己登记捐献遗体,还动员周围不少人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其中包括自己的父亲盛金财。去年7月6日,盛金财患癌症逝世,平日里酷爱京剧的他在弥留之际拉住女儿的手感慨:“要是能多唱两年京剧该有多好。癌症为什么总是治不好,一定要让国家研究出来!”然而在遗体接受室内,当盛宝妹等家属赶来参加简短的遗体告别仪式时,发现空荡荡的房间里只有一个遗体搬运工,父亲身上只盖着一块白布,场面冷清得让家属们揪心,他们只好自己跑出去购买鲜花。

  【感受】盛宝妹(遗体捐献者家属):对当初的那一幕,我至今心存遗憾。说实话,父亲捐献遗体不容易啊,有关部门哪怕在他老人家身上放上一朵绢花也好,表达一下哀悼和感谢。希望遗体接受单位今后能多考虑家属的感受,不要伤了其他志愿者的心。

  本报记者 周文菁 本报实习生 鲍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