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厦门问题食品:市民举报可即时检测(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09:05 海峡网-厦门日报

  ■我市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有望本月运作,检测结果具有法律效力

  ■今年内,我市一些新建社区生鲜超市有望取代传统农贸市场

  

厦门问题食品:市民举报可即时检测(图)

  吃上放心的食品,是消费者和管理者共同的愿望。(资料图片)

  “江头市场有不合格的腐竹”、“海沧新阳还有人在偷卖私宰肉”……昨日上午,尽管只接到4个关于食品安全的市民来电,执掌市长专线的市工商局副局长田锋还是感到肩头的担子不轻。“这几年人们对食品越来越关注,吃得饱,吃得好,更要吃得放心。所以,今年工商部门仍将把食品安全监管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田锋这样表示。

  “问题食品”可即时检测

  在厦门市今年10大为民办实事项目中,“建立食品安全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这一条尤为引人关注。田锋告诉记者,今年市工商局将建立食品安全检测处,下设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主要负责对消费者举报的问题食品进行及时、即时的监督检测,同时还将按每年初的规划,对不同食品分批次进行定向监测,确保市民放心消费。该实验室将经省质监局认证,具备检测资质,其监测结果有法律效力,可作为行政执法的依据。

  据了解,食品安全检测处的筹建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中,全部监测硬件首期投资400万元,加上流动监测车,投入共计500万元。目前检测处的办公、实验场所已经准备完毕,处室专业人员部分向社会招聘,部分聘请相关专家。该处本月有望开始运行。运作成熟后,监测范围还将逐步由食品扩大到建材、成品油以及燃料等。

  目前中埔市场主要对上市商品进行常规检测,每日要检测1400批次的生鲜食品。今后,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与中埔市场的检测室将互为补充,更好地从源头上把好生鲜食品上市关。

  “农改超”5年内全部实现

  今年内,在厦门的一些新建社区,挂有“厦门生鲜超市XX店”招牌的生鲜食品超市有望取代传统的农贸市场。田锋透露说,根据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安排,今年我市将改造农贸市场,推广生鲜超市。目前这项工作已进入调研阶段。

  初步预计,农贸超市改造的总体方案有望在“十一五”期间全部实现。

  据介绍,目前我市亟待改造的农贸市场有124个。田锋说,今年对农贸市场的改造将以提升为主,在新建成的小区,主要推广社区生鲜超市,即“农改超”,更强调进货上的保障,超市必须自设检测室,出具商品监测报告,同时要亮照、亮证、亮票经营。

  对大多数传统农贸市场,今年主要将进行提升改造,从市场卫生、光线、空气,到商品摆放,全方面改造购物环境,做到环境舒心、购物安心、消费放心。农村市场也将进行一般性改造,逐步提高市场整体档次。

  此外,今年,工商部门还有一个设想,就是通过由集装箱车改造的“流动超市车”,在每日固定时段销售生鲜食品,为一些周边缺少农贸超市的小区居民提供方便。但这一构想是否可行,还需市政府研究决定。

  “诚信街”食品安全最重要

  今年,省政府提出全省打造10条“诚信一条街”活动,厦门将力推中山路商业街参评,这一活动将于3月11日正式启动。同时,我市各区也将各自签订一条街作为“诚信街”试点。田锋表示,食品安全是建设“诚信一条街”最为重要的一个标准。他要求参评“诚信街”的商业街在食品安全方面,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针对市民来电中反映的农村和城乡结合部食品安全问题,田锋表示,今年我市工商部门将按照国家工商总局的部署,分别集中开展以城市社区、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三个区域”为重点的无照经营和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执法检查;同时进一步落实以商场、超市、集贸、批发“四个市场”为重点的经营者进货验证验票、不合格食品退市、食品质量责任等自律制度的建立,并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在全市范围内营造更规范,更让人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

  民意调查

  消费者:超市食品更安全

  市消委会去年底向外界披露的一份《厦门市食品消费环境调查报告》显示,厦门老百姓选购食品的主要渠道已由农贸市场为主转向农贸市场与超市并重,安全性较高是超市受青睐的首要原因。

  在设计为多项选择的问卷中,66%的市民选择去农贸市场购买食品,55.6%选择便利店,47.5%选择超市。选购食用农产品的主要渠道正由单一农贸市场为主变成农贸市场与超市并重。

  市消委会秘书长郭鸿法分析说,从统计结果来看,虽然选择在农贸市场购买食品的消费者较多,但同便利店、超市相比,已没有了原来绝对领先的优势。

  此外,消费者对超市所销售的各类食品的安全性认同平均程度为27%,远高于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的认同程度3%,超市和便利店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调查还表明,不同收入消费者在选择购物场所时并无明显偏好,方便、卫生成为消费者最关注的地方。

  调查结果还表明,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知识正在丰富。85%的受访者表示在选购加工食品时,会特别注意食品保质期,有72%的消费者则注意蔬菜和水果的农药残留量。超过55%的消费者关注食品的细菌超标、营养成分、包装材料卫生要求、食品添加剂含量超标等因素。

  另据调查,有70.4%的消费者希望购买“无公害农产品”,56.4%的消费者觉得应购买“绿色食品”,52.4%的消费者意识到要购买“安全食品”,22.3%的消费者会购买“有机食品”,仅有1.1%的消费者表示“不关注食品安全”。

  郭鸿法认为,由于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曝光,食品制假、贩假事件层出不穷,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老百姓不得不关注的一个话题,老百姓选择购买食品的标准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文/记者 陈泥 图/记者 王协云

  链接:

  数字警示 食品投诉:去年发生680起

  同步新闻 推广微生物处理 餐厨垃圾变商机(来源:厦门日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