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阳光催生创新先锋——记无锡尚德公司董事长施正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10:03 无锡日报

  本报记者古月仇逸艳

  就常人而言,对财富的渴望是一种难以言状的敏感,然而当巨大的财富聚集一身时,这只是套上的一个符号而已。

  北京时间2005年12月13日,纽约交易所当日收盘时,中国内地首家在美国主板市场
上市的高科技民营企业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控股有限公司的股价每股达到34.02美元。尚德和施正荣成为一个同义词,正如光速一样迅速传播开来。

  更具划时代意义的是,尚德的崛起,使我国与世界光伏产业的差距至少缩短了15年。尚德公司120兆瓦生产线正式投入运行后,使国内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总体产能再次翻番,从而跻身世界前六位。15年的路,施正荣只用了4年。

  对于猛然加速的财富快车,施正荣却显得那样的平静。“追求财富不是自己的主要目标,更重要的是做成自己想做的事业。”民企“资本论”华尔街每天都在不停地演绎着富豪和资本的神话。这一次,机会轮到了施正荣,他成为第一个“入主”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内地民营企业家。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制造商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募得资金4亿美元,上市交易首日该公司股价报收于21.20美元,较首次公开招股发行价15美元上涨41%。

  圣诞节前夕,美国东部时间2005年12月13日、14日。那是属于无锡尚德的日子。当那两天在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门前留影的人们看照片的时候,他们肯定会发现背景中有三面旗帜在纽交所大门六根圆柱前飘扬,从右至左分别是“尚德电力”旗帜、中国国旗和美国国旗。14日敲钟的仪式上,纽交所CEO塞恩主持了个早餐会,然后让胸牌上有红条的人上敲钟台。这样的幸运落在了塞恩、施正荣及夫人、CFO张怡、副总张维国等12个人身上。

  在敲钟台上,高个子塞恩把施正荣往前推,而他站在了后面。塞恩当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因为今天是你们的日子,是你们的努力成就了今天的辉煌,你们应该站在前面。

  9点29分50秒时,施正荣按下了钟声电钮,和世界上亿电视观众共享了这一刻。“令人难忘的是上市当天,9点半开盘,中国的国旗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高高飘扬。尚德的股票交易点出现了纽交所内十多年未见的拥挤场面。

  因为没有人抛售,当天竟开不了盘!最后,当股票涨到20多美元,才开始交易。”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施正荣还是很兴奋,“每天早上,纽交所总裁都会在交易所敲钟。全球有1.2亿人能看到这样的画面。而我们的企业,就在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上开始吸引投资了。”

  创业的艰辛在施正荣的字典里,成功从来没有偶然。

  24岁那年,施正荣来到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饱吮世界太阳能领域的最新技术,成长为这个研究领域内的“新贵”。他师从国际级权威马丁·格林教授,以优秀的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获得博士学位,并且主持第二代多晶硅太阳能薄膜电池的开发研究,他个人还持有十项太阳能电池技术发明专利。然而,当他得知祖国急需像他这样的人才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归”。

  人们常有一种看法,认为书读得多的人,多半有些书生的迂腐气,更别谈经商。施正荣是个博士,可是对于投资太阳能却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他敏锐地意识到,随着能源的减少,太阳能发电已经是全球发展最快的能量补给方式,由于人们对太阳能的认识还不够,中国的市场远远没有打开,因此,光伏产业的市场是无限大的。21世纪中国将面临能源供应、能源结构调整、液体燃料短缺、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等五大能源问题,从全面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的角度而言,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的太阳能尤显宝贵,预计不到10年,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就接近并且低于煤电,所以光伏产业在中国是一个充满希望的阳光产业。

  2001年,在无锡市政府的协调下,无锡小天鹅公司等8家企业共同融资,这位“科学家老板”树起了“无锡尚德太阳能公司”的大旗。“当初的感觉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我可以在家乡这块希望的热土上施展才华了”至今回忆起来,施正荣还有点激动。

  在最初的六个月里,他集中全部精力进行建厂工作,只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第一期工程10兆瓦电池生产线和8兆瓦组件生产线的全部设备采购,亲手绘制各式图纸。就这样,他一笔笔地勾画出尚德公司迈向未来的轮廓。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阳光产业,初期的发展却称得上是黎明前的黑暗。

  2002年12月以前,尚德一直亏损,最困难的时候,两个月都发不出工资,作为老总的施正荣带头只拿四分之一工资,他带回来的一些博士、跟他一起创业的骨干纷纷离他而去。工厂建起来了,可生产线尚未投产,产品何在?然而,他坚信生产线的设计和设备的造型是正确的。他每天都和工程技术人员在一起,为早日投产努力地争分夺秒。2002年7月,第一条生产线的设备全部到位,他亲自上阵安装和调试设备。“壮士不言悲”,可他也有悲壮的时候。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他冒着酷暑高温,忍着脚后跟的剧烈疼痛,从早上一直干到半夜12点以后,常常是无法支撑站立,几乎要晕倒。调试成功后顺利投产,其生产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转换率超过了当初他向董事会承诺的14%,达到了世界同行的先进水平。

  创新是灵魂科学家出身的“海归博士”施正荣,不靠冒险投机得到今天的一切,所以他把一切都看得很自然。对于在纽交所上市,施正荣很清楚地认识到,一个企业如果想在美国上市,需要有规范的运营企业的理念,而且公司所在的产业要有发展潜力,能够给股民信心。企业不一定是千里挑一的优秀企业,但要有自己的特性,也就是核心竞争力,或者有技术优势,或者是有人才和市场。因此在面对随时都会出现的竞争者时,施正荣从容镇定:竞争者是肯定有的,但是尚德有优势,最关键的就是人才和核心技术。人才是宝,尚德尊重人才,并为他们创造最好的工作环境。为此牞尚德近年来从全国各地招聘引进了近40名大学生和10名硕士、博士牞为企业发展储备了充足的人才。尚德太阳能还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大学光伏技术中心以及国内的交通大学、广州能源所等大学、研究院牗所牘挂起钩牞联合研究培养创新人才。

  技术入股的新机制,使尚德建立了具有世界一流研发能力的光伏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聚集了一批澳大利亚、欧美以及国内的太阳能专家。尚德公司成立第一年,就通过了所有的国际、国内认证,这为尚德后来的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尚德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牞就在这步步为营的发展中日渐增强。

  除了人才,尚德成功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技术创新。施正荣强调:技术是尚德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创新是尚德公司的灵魂。企业的率先发展牞首先应该是理念的率先牞否则不可能有创新行为。施正荣笃信这一点。在尚德太阳能牞施正荣反对员工说“这事别人已经做过了牞我们用不着再动脑筋”;和技术人员争论时牞他主张让事实说话牞而不是用自己的身份去压别人;若遇到有职工对待工作时冒出“下星期再办”的拖拉态度牞施正荣会立即指出牞培养大家的紧迫感。在公司里,施正荣一直鼓励员工积极地去想去做牞千万不要固步自封牞别让自己的思维受到限制。“尚德太阳能要保持在国际同行业中的竞争优势牞创新是必不可少的”。

  这种创新的精神对于施正荣而言,似乎是骨子里的东西。他那种不盲从的性格牞渐渐演变成以独特、开放的视角去看问题的思维方式。应该说牞太阳能电池成就了施正荣的辉煌牞施正荣则给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带来了灵气。师从马丁·格林后牞施正荣的博士论文课题是如何将硅薄膜生长在玻璃上牞这是一道世界难题。课题组的人都在琢磨着如何避免在薄膜生长过程中使固态的玻璃由于软化而变形牞可是玻璃的熔点很低牞改来改去始终不行。最晚去的施正荣却在思考另一个问题牶玻璃本来就是液体凝固成的牞为什么一定要用固态玻璃作实验呢?实验就此柳暗花明牞施正荣仅用两年半就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阻碍人、束缚人的往往是人自己牞突破自我才是取胜之道。”这是施正荣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不懈的追求五年过去了,如今尚德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太阳能电力企业,而且在国际权威光伏杂志《PhotonInternational》最新的排行榜中名列世界前六位,其120兆瓦生产线于去年下半年正式投入运行,使国内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总体产能再次翻番。业界认为,尚德的崛起,使中国与世界光伏产业的差距至少缩短了十五年,施正荣成功了,尚德成功了。

  无锡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刘钟其认为,尚德是一个在政府扶植下民营企业走向成功的典型案例。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成为迄今为止中国第一家在美国主板市场首次公开上市、融资最大的民营企业,募得资金4亿美元。

  去年底,市委和市政府号召市各部门单位开展向尚德公司学习,并授予施正荣“无锡创新先锋”的荣誉称号,要学习尚德公司自主创新的勇气,开拓市场的胆识,追求卓越的精神和人才强企的理念。市委书记杨卫泽在接受新闻媒体专访时,给予了施正荣高度的评价,称他为“海归”创业者中的杰出代表,也是坚持科技创新的先锋,更是“四尊四创”精神的模范实践者。他说,尚德公司从设立、发展到崛起,是一个政府和企业、政府和科技创新人才之间互动双赢的过程。

  这是一个科技创新人才和科技创新企业本身发展的客观历史规律和客观经济规律,也是一个科学规律。科技人才和科技创新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个环境主要是要靠政府来创造、提供和改善,这里面还涉及到创新文化、创新体制、创新政策等方面。有利于创新的文化背景,就是要重视人才,尊重人才,要有利于创新,必须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这种文化一定要形成。“尚德经验”不光企业要学,最主要的是政府各部门要学习和推广。政府学习和推广“尚德经验”的目的就是希望借此来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

  盛名之下,施正荣并没有独揽头功,他认为没有无锡市的支持,没有政府旗下的风险投资基金的最初加入和最后带头退出,就不可能实现尚德今天成功。在各种光环的照耀下,施正荣依然保持着常态的低调和冷静。

  尚德CFO张怡说他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一个“敏锐而有智慧”的人,也是一个非常慷慨的人。他的心胸很豁达,能容很多事情。

  施正荣有一个不变的信念,就是要做强做大中国的光伏产业。仅有尚德一家的努力还远远不够,尚德的成功并不能代表整个中国光伏产业的成功,尚德要做的,是带动一批企业加入到光伏行业中来,走共同发展的道路,让太阳能这种廉价、清洁的能源走进千家万户。

  永远的追求进取似乎是这位“海归”创业者不断喷发原动力的“活性因子”。尚德公司已定下的近期战略发展的新坐标:以尚德公司为龙头,带动和结合材料配套企业,应用系统开发与服务企业,高亮度的LED制造和封装企业,形成光伏产业链,带动全国的光伏产业的发展。到2007年实现300兆瓦线的实际生产量,销售达到100亿元,跻身同行业世界前三位。

  在繁忙的工作中,施正荣选择听歌剧和品红酒,作为自己最好的放松方式。他最喜欢的《剧院魅影》能一遍又一遍地听。此外,他还喜欢看一些成功人士的书。他说:“我这个人不太轻易崇拜和信仰任何一个人,所有伟大的人都不过是在他的时代作出了他应该做的事情。我会从里面汲取我所需要的东西,而不是照搬。”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