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小康江阴,幸福之花开在百姓心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10:40 扬子晚报

  在我省刚公布的首批6个全面达小康县(市)中,江阴市金榜题名。此前,有关权威机构发布的一系列信息,印证了江阴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成就——2005年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市)最新排名中,江阴市继续名列第三;在第五届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江阴实现“三连冠”;在首届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市)评比中,江阴排名第一。

  2月25日,刚刚从新加坡考察归来的江阴市委书记朱民阳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他动
情地说:“我们江阴历届市委、市政府追求的小康社会,不仅是全面达到或超过国家的相关指标,更重要的是要让全市117万老百姓人人真切地感受到幸福,让幸福之花开在百姓心里。”

  “幸福,像是一列在时光中疾驰的列车,我们是车厢中的旅客……”江阴市民王烨以诗一般的文字,在互联网上表达着自己、也表达着全市城乡居民对和谐步入小康社会的幸福感受。

  人人有事做,规模经济富民

  如果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幸福”就缺乏起码的物质基础。

  朱民阳说,江阴市坚持把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特别是全力扶持有条件的企业集团做大、做强,形成规模优势,造就创业和就业基地。

  江阴是我国乡镇企业发祥地之一,近年来,他们通过突出产业导向和政策扶持等措施,促使一批行业“巨人”脱颖而出,全市仅上市公司就有18家,形成了独特的“江阴板块”。2005年,全市完成GDP788亿元,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财政收入达108.38亿元;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总量突破了2000亿元,6家企业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其中“华西”突破300亿元;14家企业税收超亿元,有9家企业进入了“中国企业500强”行列。

  目前,该市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收入、工业利税、利润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入等10项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在全省保持领先地位。

  规模企业的崛起,一方面促进了全民就业,另一方面以良好的示范效应带动了全民创业,促进了中小企业发展,进而促进了群众收入快速增长。2005年,全市新增本地劳动力就业1.88万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11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539元,居全省第一位。

  个个有保障,反哺“三农”安民

  即使有了一定的收入,如果没有相应的社会保障,“幸福”就不会持久。

  江阴市时刻不忘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尤其是困难农户,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作用,全力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合理调控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编织起了一张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网。

  去年,该市先后出台社会保障扩面、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对农村低收入户扶贫帮困等3个文件,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年财政累计安排农民增收减负和弱势群体保障帮困资金4.5亿元。为让农民享受与城镇人口一样的待遇,该市强力推进城保扩面工程,将长期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等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城保。全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新保人数7.3万人,11.6万名老年农民开始领取基本养老金。此外,该市还实行全覆盖的农村大病住院医疗保险制度,解决了农民医疗保障问题。

  针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被征地农民的新情况,江阴市专门出台政策,一揽子解决了历次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累计投入资金将达80亿元,截至去年底,全市已有近22万历次被征地农民享受到了基本生活保障待遇,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率达到了100%。

  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等一系列举措,江阴市初步形成了以社会养老和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为主体,以城保、农保、地保相结合,保障范围广覆盖、保险水平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不仅对加速实现社会保障在城乡的全覆盖产生了积极的推进作用,还逐步解决了城乡社会保障二元结构问题,全市城乡居民深得实惠。

   处处好环境优越生活乐民

  如果生活没有一个好的环境,“幸福”的感受就会大打折扣。

  朱民阳告诉记者,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江阴市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改善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追求百姓普遍认可的“幸福指数”,让百姓感受满意,感到快乐。为此,该市积极改变财政支出结构,为在江阴生活的所有居民打造宜人、健康的好环境。

  为全面提高城乡环境卫生质量,努力建设青山净水、绿树蓝天、清新宜人的山水名城,江阴市近年来以创建“生态江阴”为龙头,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全面推进清水、蓝天、家园、绿色和宁静五大工程。“GDP上去了,COD(化学需氧量,水质指标)下来了。”

  在生态绿化上,江阴市在全面推进道路植绿、城市增绿、村庄添绿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了石宕复绿,成片造林力度,特别是在去年四季度,全市抓住暖冬、湿冬的有利时机,全面实施了冬季植树造林工程,去年全社会共投入5亿元,新增绿化面积2500多万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实现了达标。

  随着工业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江阴农民家前屋后的“家河”污染严重。该市从2003年底起,集中财力先后对1.2万余条“家河”进行一遍清淤,并同步建立起农村改水、改厕、垃圾集中处理长效机制。同时,全市还建成27个万吨级综合污水处理厂,全面禁止开山采矿,控制电厂的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总量,切实改善大气环境,并加大对噪声扰民的整治和查处力度。去年全市已通过了全国生态市创建省级调研、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验收和省农业生态市验收。

  与此同时,江阴市全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江阴”建设,积极实施新市民安居乐业工程,以极具竞争力的治安环境赢得了中外投资者的青睐。

  朱民阳介绍说,下一步江阴将在巩固全面小康的基础上,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进发。该市已对全市、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进行了高标准统一规划,在关系到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社区、绿化、公园、卫生、文化、教育、医疗等设施的建设等方面,都有非常具体的要求。一句话,就是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让江阴的老百姓既有好工作、好收入、好生活,又有好环境、好身体、好心情,要有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2006-03-01 08:37:38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