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评论:治“痰”也出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17:20 常州龙网

  新闻事件:近日,多家媒体报道、转发了北京用重金、高科技监控市民随地吐痰的消息。北京火车站站前广场上,一 台价值百万元的综合移动指挥车,车顶可伸缩4米的升降臂支撑起两部360度旋转的监控器,大屏幕将500米以内的旅客 一举一动显示得清清楚楚,甚至连几百米外旅客的表情也能看清,可以有效地对

  乱扔废弃物、随地吐痰等进行取证。一天之内,至少5名随地吐痰者被抓“现行”,
接受行政处罚;城管队员共向旅 客发放100多个一次性吐痰袋。

  主持人点评:吐痰问题实在不登大雅之堂。但要说随地吐痰严重影响中国和中国人的国际形象,很多人应该有同感。 甚至有人激愤地说,应该让“非典”的时间再延长一些,好让国人养成不再随地吐痰的习惯。也有人说,就应该像新加坡一样 采取“重典”——但新加坡那样巴掌大点地方的经验能不能直接搬到中国来?人家可是“人少好过年”;再说,我们这里不也 把罚款标准一下子提高了10倍?也没见大街上随地吐痰的人一下子就销声匿迹的。

  随地吐痰之为中国人的痼疾,其治理难度不想可知——全中国得动用多少台指挥车、多少执法人员呀?朝九晚五之外 呢?背街里弄又该怎么办呢?可见,动用高科技监控吐痰行为,无异于高射炮打蚊子,而其思路与大禹之父——鲧也一般无二 。倒是这“一次性吐痰袋”给人别出心裁之感(事实上,两三年间国内许多城市间或有类似报道,可能是因其“一次性”自身 的无害化处理问题尚未解决,所以至今没有呈现星火燎原之势),尽管其效果也有待时间检验。但无论如何,一次性吐痰袋的 出现,表明我们在治理随地吐痰这一痼疾方面,除了“堵”之一途外,正在努力创新一条“疏”的思路。毕竟吐痰乃是人的正 常生理需要,在国人还没有形成自带面巾纸等习惯之前,一味的管压措施的确不符合人之常情而不能长久施行下去——这大概 就是老问题一如既往严峻的一个原因。

  治“痰”也可以出新,这实在是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情。当前,建设创新型政府成了一个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但确 实有一部分机关工作人员认为,政府工作就是按部就班何需创新,习惯于“拿来主义”,习惯于做算盘珠子——拨一拨动一动 ,在服务经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在依法行政与人性化操作之间不能灵活准确地把握好尺度,在生 硬与软弱之间摇摆不定,使得原本不成其为问题的事情成了问题。前两年,治理“破墙开店”一度成为顽症——因为城市管理 与部分居民生计出现对立局面,使问题处于“破”与“堵”的胶着状态。事实证明,正是由于管理思路、管理方法的创新—— 一方面多家部门联手协作,同时邀请社区广大居民共同参与,另一方面,想方设法为当事群众解决生计问题——“破墙开店” 终于“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虞圣强)来源:常州日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