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多维视点:期待标语走出“话语暴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2日00:19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小商小贩,禁止入内,违者暴捶狠打!”北京宣武区金井胡同1号沈家本故居的墙壁上,这则标语触目惊心,不但在最后打了三个感叹号,还在旁边挂了一根红色的短木棍,极具威慑力。如此“发狠”标语作为视觉污染,有望随着3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北京市标语宣传品设置管理规定》得到改观。但“发狠”标语作为标语行政乃至话语暴政的一种遗存,要退出公众视野也许尚需一些时日。(2006年2月27日新京报)

  其实,标语首先是执政者的话语权力。执政者和城市管理者常常通过标语以宣示和解释自己的主张,用以警示和告诫公民,以达到教化民众、管理社会、树立行政权威和提高执政效率的目的。为此,一些执政者不惜运用大话、狠话加重标语的语气、力度和感情色彩,让公众产生视觉冲击。

  既然标语可以成为一种话语权力,所以“标语行政”就成了执政者和城市管理者的行为习惯和思维定式。以至于“兵马未动,标语先行”,人们往往从街头巷尾高挂着的形形色色的标语中洞悉政治走向,了解政府动向,知晓一座城市的管理理念。而许多的标语宣传中,所流露出的行政权力至上的霸道气息,正是一个地方民生、民主和权利博弈的睛雨表。

  事实上,从文化大革命开始,标语话语权从公权力扩散为公民的一种私权利,以至于被滥用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这样的标语暴政应该说一去不复返了。但是,标语的私权利以及标语暴力却并没有随同消失,大凡一个公民,只要出于义愤、公愤都可随时在公共场所、醒目处刷写大标语。一家市场长期无法解决乱倒垃圾问题,后来居民在垃圾死角写了一则“严禁倒垃圾,否则全家死光光”的标语,乱倒垃圾现象有了明显改观。附近居民说,这标语太狠了,但真的有效果。

  标语,无论是政治标语还是民生标语,无论是管理者的制作还是公民的戏作,都是执政理念、社会文化、都市文明以及市民心态的一种直觉的影像。“发狠”标语乃至脏话标语恰恰是社会低俗乃至恶俗的一个表征。对于力求建立和谐文明社会的城市来说,不能不严肃对待。即将实施的《北京市标语宣传品设置管理规定》,道路、广场、车站等公共场所和临街建筑物、构筑物上设置标语宣传品,都将受到本规定的约束。标语宣传品的基本原则,在内容方面,特别提到要符合法律和社会公德的要求。

  同时需要规范的是执政者和城市管理者的标语权力。期待政府官员走出标语行政的误区,尽量少用“严禁”、“不准”等字眼,改用“请”字,变生硬粗暴为温婉柔和语气,在标语规范和使用中体现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的本色,给公民带一个好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