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乱用“恐龙”“PK”“粉丝”违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2日03:37 重庆晚报

  从3月1日起,如果在上海的政府文件、教科书和新闻报道中出现诸如“美眉”、“恐龙”、“PK”、“粉丝”等网络流行语言,将被判定为违法行为。

  根据1日起开始生效的《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国家机关公文、教科书和新闻报道中将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言。这也是国内首部将规范网络语言行为写入法律的地方性法规。

  同时,上海各级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还建立起监测工作网络,对各类媒体、公共场所用语、用字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向社会公示。

  对于这部包含限制网络语言使用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王耀羲解释说,汉语文出版物种类众多,包括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期刊、图书这类出版物针对其读者群使用一些网络语言是可以的。但是,教科书作为一种特殊的出版物,对语言文字使用有示范和规范的重要作用,应当对其使用网络语言作出禁止性规定。

  此外,在日常对话和写作中频频使用网络语言,在中国的年轻人中已成风尚,但是许多教师和家长对许多未成年人的作文里也大量出现网络语言,感到无法容忍,他们担心长此以往,未来的中国人将无法再写出诗一般的语句。

  背景

  汉语纯洁性受到挑战

  台湾作家白先勇总结:百年中文,内忧外患。前不久,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汉语的危机》一书指出,英语的围困、翻译腔的盛行、网络语言的失控等等,已经对汉语的纯洁性造成了严峻的挑战。

  声音

  网络语言不能都否定

  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朱蕾认为,“层出不穷的网络语言,我们不能一概否定”。她举例说,版主、主页、链接、下载、上传等词汇都源自网络,但符合现代汉语词汇、语法规范和汉语造词规律,充满时代气息,这样的词语不妨大胆使用;而“青蛙”、“:P(吐舌头笑)”、“7456(气死我了)”等词用数字和符号,虽在部分年轻人中流行,但还是应该把它限制在网络生活之内。

  上海大学教授李白坚认为,如果仅仅是禁用,也许很难起到所预想的效果。中国人大可不必视网络语言为洪水猛兽,而是应该以一种更平和的心态去面对,通过提高国人对汉语的鉴赏力,教会大家如何进行甄别,吸收接受有思想有创意的健康的网络语言,而摒弃那些低级粗俗的语言。

  据新华社、新闻晨报

  网络编辑:甘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