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学校百余中学生缀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2日04:00 安徽在线-新安晚报

  “初一入学时,每个班80余人,到了初三下学期,每个班平均只有55人。两年半时间,整个年级的学生流失了150余人。”日前,阜阳市口孜镇一位中学老师向本报反映说:“看着他们一个个离开校园,我很心痛。”

  日前,记者赶赴阜阳市,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记者连续走访口孜镇10余个村庄发现,辍学的学生没有一个留在家中,他们都已经外出打工或者学手艺,开始用稚嫩的肩膀承
担生存的压力。

  ■案例

  父母离异孩子辍学

  一个大铁盆,一堆衣服,75岁的李奶奶在水井边洗衣服。记者赶到口孜镇小杜庄时,首先看到的是这个感人的镜头。75岁的李奶奶本该在家享清福,然而,家庭的压力却让李奶奶闲不下来。

  辍学的李涛是李奶奶的大孙子。谈及此事,李奶奶非常无奈。她说,李涛父亲外出打工已有几年时间,两口子感情不合,媳妇就留在了家里。时间一长,两人感情日益生疏了。去年,李涛的父母正闹离婚时,孙子提出不去上学了。在这节骨眼上,媳妇没有精力过问此事。她想管也管不住。“15岁,能干啥?”李奶奶心疼地说。

  现在,李涛到了在宁波开车的父亲那里,去店铺学修理电动车。李奶奶说,她很想孙子。过年时,李涛父亲打来电话,她特地嘱咐让孙子抽出时间给她打个电话。但一个月过去了,不见孙子来电话。

  临走时,李奶奶说:“媳妇已经上诉法院了,要离婚,还不知结果怎样,只是亏了孩子。”

  家庭困难无心上学

  记者走进口孜镇陈庄时,14岁的张强正独自一人在房间里看着电视。张强的父亲9年前去世,母亲拉扯着3个孩子,一直没有改嫁。虽然家里有爷爷奶奶帮着照应,但由于缺少劳动力,经济一直入不敷出,日子紧巴巴地过着。一家6口人居住在3间窄小的房屋内。

  辍学的是张强的二姐张丹丹,现在已去了苏州打工。张丹丹虽然成绩不是太好,但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辍学后,老师特地进行了家访,了解辍学原因,并督促她继续上学。但张丹丹的母亲说,你看这个家庭,孩子的父亲死得早,日子不容易。孩子不想上学,也就不强求她了。

  张丹丹的老师说:“丹丹看到自己家庭困难,她想承担一份责任,于是也过早地进入了社会。”

  没毕业证也能找工作

  16岁的罗士峰辍学时,父亲罗会法狠狠揍了他一顿,但是罗士峰还是铁了心不去上学了。

  罗会法说,儿子性格内向,在外面很少说话,也不与别的孩子吵嘴。但去年的一次打架事件,让儿子思想转变不过来,离开了学校。当时,罗士峰与同学发生矛盾打了一架,母亲被找到学校。罗士峰认为丢了面子,不去上课了。罗会法闻讯后从外地赶回来,让他跪在地上几小时。但是,依然无效。

  记者赶到口孜镇张庄采访时,正碰巧罗士峰往家里打电话。他告诉记者,他现在在宁波一家服装厂上班,每天工作10个小时,周末有时加班,每个月工资900余元。在那里只要有技术,即使没有毕业证也能找到工作。

  罗会法告诉记者,罗士峰和哥哥在一个厂内,他年龄小,家里特地嘱咐哥哥,严格管教弟弟。从厂里下班后直接回住的地点,晚上不准出去溜达,防止学坏。

  ■数字

  阜阳市口孜镇一位中学老师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学校是口孜镇镇上一所规模比较大的中学。3年前,新入学的初一学生被分为5个班级,都是大班,每个班人数都有80余人。可到了初三下学期,整个年级有150余学生辍学。

  关于辍学比例问题,存在3种统计数据。

  一种说法是初中生辍学率在6%到8%之间;有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调查认为,每年初中生辍学率在10%以上;第三种说法是,辍学率在逐年下降,国家实行两免一补后,贫困生都能上学。现在一些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非常重视教育,不会再出现这么多辍学的学生。

  ■原因

  在口孜镇,记者发现,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被迫辍学的学生几乎没有。由于两免一补和教育补助制度能覆盖到大部分学生,贫困不再是辍学的主要原因。记者调查发现,父母外出打工、社会影响、法律宣传不力、学校教育质量不高等成为孩子辍学的4个主要原因。

  首先,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影响最大。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一般由老人代管。十五六岁正处于性格的成长期,叛逆性格决定了他们独立行事,不听老人的话。而且,在家中没有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在农村,打麻将成为一些留守人员的唯一娱乐方式,受其影响,孩子也就习惯了懒散的生活,当厌倦学习时,容易发生辍学现象。

  其次,由于今年沿海发达地区缺乏技工,很多孩子辍学后很容易找到了工作。记者在口孜镇采访时发现,当地有几个服装厂代理点。年轻人不论男女在这学习一个星期后,就能输送到沿海的服装厂,月工资千元左右。对于一些未满16岁的孩子而言,虚填两岁就能办到身份证,这些“诱惑”成了他们辍学的直接理由。

  此外,法律宣传不力也成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前几年,乡镇政府组织人员到农村宣传《义务教育法》,但现在这类工作都停止了。由于没有针对性的处罚措施,即使学校老师到辍学孩子家里宣传此政策,仍收效甚微。

  一些学校采取分快慢班等方式,让成绩差的学生倍感失落。形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后,逐步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最终产生厌学情绪,导致辍学。

  ■对策

  阜阳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副科长杨俊岭介绍说,初中生辍学已经得到了阜阳市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教育部门正在进行一系列改革。首先是课程改革,改革过去难、偏、旧的教材,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求老师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其次,改革学业评价制度。小学已经取消了百分制,老师对学生不打分,不排名次,只评等级和提倡写鼓励性评语。去年第一次对课改毕业生采取考核综合素质,今年力度更大。

  “彻底解决该问题,需要社会各界配合。”杨俊岭解释说,“有关辍学的问题,教育法里有规定,但执行不到位。在所有的法律中间,唯独教育法刚性东西太少,落实没有力度。”所以,作为市教育局,只能通过表扬、树立典型等方式,来减少学生辍学。此外,通过督促检查,发现问题责令限期整改来推动工作。而真正解决问题,就需要全社会配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