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乱石房”变成了“花园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2日05:34 浙江日报

  一大早,在闹钟声里醒来的温岭市松门镇松建村村民,来到了村头公园里做起了健身操,练起了太极拳。在他们的身后,一湾河水环绕着住宅小区,一幢幢小康型住宅与小桥、流水、绿树相映成趣。

  “这就是我们的别墅。”43岁的石匠李友平是村子里第一批住进小康型住宅的村民,他指着眼前这幢三层楼说,“像城里人一样生活,这是以前做梦想想的事,现在变成真的
了。”

  盘旋式的木楼梯,宽敞明亮的客厅,典雅浪漫的卧室,翰墨飘香的书房,整洁大方的卫生间……松建村的“住宅革命”,带给李友平的不但是比城里人还要好的住宅,还有和城里人一样的现代生活方式:早上起来用太阳能热水器里的温水刷牙洗脸,穿上运动服到公园里健身;白天干活,晚饭后在村庄里散散步,太阳能路灯让村里的路变得亮堂堂的……

  梦想成真,享受着幸福生活的松建村人,都和李友平有着一样的感受。李友平家的旧房是两间建在田块中央的简陋石头屋,四周都是坑坑洼洼的小路。晚上有事出门,打着手电筒还可能摔几跤。“一遇洪潮起,茅屋当马骑”,这是李友平从小就会念的民谣。1989年第14号台风袭来,来不及转移的李友平一家人在洪水中爬上了屋顶;1997年第11号台风,又让他的石头屋垮了半边墙。

  村支书李庆庭告诉我们,以前村里到处是盐田,石头房子就造在盐墩上,全村人分散在43个居住点,“房屋天女散花,道路弯弯曲曲,池塘星罗棋布,田块零乱不堪”。乱建房导致路难修、电难通,企业也办不起来。

  1999年初,作为省试点村,松建村开始对全村的河塘、道路进行规划。村“两委”召开民主恳谈会,讨论新村规划。在第一次恳谈会上,有许多村民觉得规划不现实:农民住别墅,锄头放哪里?鸡鸭怎么养?……村里组织村民代表参观了附近县市已经做得比较好的村,村民代表们回来后,全成了义务宣传员,新村规划、住宅设计此后也得到了大多数村民的支持。新村规划把全村划分成农业区、工业区、居住区、公共设施服务区,并将原来分散在43处的住宅点整合为两处住宅小区。

  村里请建设部门统一设计了两户一幢的小康型住宅图,第一期先推出了76套。2001年12月,第一期住宅建成竣工,李友平等76户村民高高兴兴地住进了被村民们称为“小洋楼”的新房,“小洋楼”里自来水、抽水马桶、煤气灶一应俱全。李庆庭说:“第一期的村民住进后,其他的村民自然眼热起来,催着村里尽快上第二期、第三期。(下转第三版)

  (紧接第一版)现在第一个住宅小区松建中心小区已全部安排完毕,一、二期的128套已全部入住,第三期也已在施工中;第二个住宅小区上坦小区正在规划启动;全村80%的农户住上了小康型别墅。”

  住房条件好了,土地却节约了出来,松建村人均占用宅基地面积从原来的93.75平方米下降到68.2平方米。村里对村庄、闲置地、果园等进行全面规划整理后,共净增耕地350亩。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房屋美化、环境净化、河道洁化、管线暗化,这一切,让松建村从一只“丑小鸭”蜕变成了“白天鹅”。“远看像花园,近看似乐园”的优美环境,吸引了10余家企业安家落户,村里的农业园区成为温岭市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全村人均收入达到7278元……

  村民罗未龙在外经商,自己有辆轿车。他告诉我们,以前把车子开回村里,因为路面坑坑洼洼,只好停在村口,现在他的车子不仅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还有了车库。

  70多岁的老农李小囡更是高兴,她告诉我们:“没想到临老还能住上村里安排的老年公寓。老年公寓真是好得很呢,有一次我突然昏倒,隔壁邻居看见了,很快到村医务室请来了医生。”如今,松建村已有120位老人,住进了54间老人公寓。

  在温岭市,“住房革命”让众多农民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温岭市领导告诉我们:“2000年,我们就完成了城乡一体化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以及二轮村庄详规编制工作, 挑选了54套农民住房图纸供村民免费选用,政府还在用地指标、项目整合、旧村改造、房屋拆建等方面加以扶持。目前,全市879个村除331个城镇规划区的村外,已整合为112个中心村和112个单列村,农民群众普遍过上了现代文明生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