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寻找八百里洞庭的新生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2日07:35 潇湘晨报

  

寻找八百里洞庭的新生计

  

寻找八百里洞庭的新生计

  ★统筹/古 竹 文/本报特派记者 吴通清

  ★西畔山洲的有机渔业生产

  ★湖区的有机蔬菜基地

  ★飞鸟落洞庭

  湖光山色,烟波浩淼,洞庭湖是湖南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的“母亲湖”。1998年后,湖区大规模地“退田还湖”,以期构建一幅“人水和谐”图。退田还湖后,人们的生计出路何在?

  2月27日至28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长江项目组牵头,在常德市汉寿县举办了“洞庭湖可持续发展培训暨经验交流会”,探寻洞庭湖区退田还湖后,解决农民的生计问题,并使之尽快地富裕起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产品认证中心的专家赶赴西畔山洲垸,论证当地的有机农产品。

  碧波千顷,水色在远处如雾霭升腾。那氤氲的,仿佛是湖区新的生机。

  还湖之后面临生存问题

  地有地气,水有水性,这是自然规律。曾经,在“人定胜天”思想的作祟下,大规模地“围湖造田”,不断地蚕食着洞庭湖。作践自然的结果是,必然遭到自然界的疯狂报复。再不修复人湖关系,我们将永远失去美丽的家园。

  1998年后,人们迁出了堤垸,把它还给湖泊;人们放弃田地,恢复一汪清波。1998年汉寿县蒋家嘴镇青山垸退湖,第二年被划为湿地自然保护区,2004年冬季,就有50多种鸟第一次成群回归栖息于此。而西洞庭湖边的沅江西畔山洲垸退田还湖后,村民们看到了以前从来就没有的鸟儿。

  然而,事物总是此消彼长,新的问题摆在人们的面前,那就是湖区农民的生计怎么办?

  退田还湖后,湖区人民原先赖以生存的田地没有了,他们吃什么?用什么?靠什么来养家糊口?他们的生活状况能否得到好转?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及专家学者们考虑的第一要务。

  寻求发展与保护的双赢

  经济发展的代价就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作为前提吗?答案是否定的。专家指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完全可以实现“双赢”。

  WWF长江项目负责官员张琛博士指出,湖南省作为生态大省,应确立“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战略计划。他认为,洞庭湖区的经济发展,应该是一种以保护自然生态为主的经济发展,应在环境评估的基础上来进行经济开发。他还建议省里成立一个综合规划委员会,由专家学者对湖区作出科学的综合性规划,随后由管理委员会整合各职能部门(包括水利、林业及环保等部门)予以实施。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之路在哪里?

  目前,WWF在西洞庭湖上推出的两个示范点(西畔山洲垸和青山垸)让人们看到了希望。西畔山洲垸作为WWF“携手保护生命之河——长江项目”最早的一个示范点,6年来,农户通过发展有机农业、有机渔业和开发沼气等替代生计,户均收入从1998年特大洪灾前的2300-2400元人民币增加到了现在的12000-15000元人民币。在青山垸,当地政府通过和渔民签合同的形式进行“共管”,制订了禁渔期及非法捕捞等规章条例,在WWF的支持下,建立在湿地环境保护基础上的青山垸的生态旅游也开展得红红火火。

  2月28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产品认证中心总工程师周泽江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比喻说,无公害食品让人吃了“不倒”,绿色食品让人吃了“放心”,有机食品则让人吃得“舒心”。

  有机农产品占据着农产品的塔尖位置,既培育了高端农产品,又保护了生态,是整个农产品的发展方向,并可以带动其他一系列农业结构的调整,WWF的官员希望,以西畔山洲垸作为试点,并逐步向整个洞庭湖区推广。在有机农业在西洞庭湖获得初步成功的基础上,目前,WWF长江项目正准备与东洞庭湖及南洞庭湖区合作推广,让有机农业泽被整个湖区人民。

  

寻找八百里洞庭的新生计

  

寻找八百里洞庭的新生计

  有机农业是生态旅游资源

  1998年前的西畔山洲垸素有“五年四大灾”之虑,还湖后西畔山洲建起了1200亩有机农业生产基地,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综合认证(也是湖南省目前唯一的一个)。

  2月28日下午,记者漫步在西畔山洲,房前屋后的地里种植着的都是有机蔬菜,屋旁边是沼气池,并生产大量有机肥;远近山上,栽种着的都是有机柑橘等果树;湖里放养的都是有机鱼……为了灭治病虫害,林子及地里挂着“吸虫灯”等设施,取代传统的农药施用。

  经WWF牵线搭桥,从去年9月份开始,长沙家乐福超市免费为西畔山洲的有机农产品提供了销售平台,平均每月销售额在万元左右。近日,武汉的家乐福也表示要收购西畔山洲的农产品。

  前年,一家总部在上海的美资公司慕名来到西畔山洲,惊奇地发现在这里找到了真正的有机柑橘,当时就订购了500吨。今年,该公司又计划订购5000吨。不过,西畔山洲垸有机农业协会会长张建华估计,他们只能提供900吨。

  西畔山洲垸的初步成功也引起了沅江市政府部门的重视,分管副市长曾几次前往视察鼓励。2月28日,国家环保总局有机产品认证中心总工程师再一次前往该垸进行新一轮的有机农业认证,表示将这个经验在其他湖区进行广泛推广。

  在汉寿县的青山垸,有机渔业的试点工作也已经启动。汉寿县旅游局决定走有机农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路子,打造从太子庙至蒋家嘴共30多公里长的生态农业观光走廊。该县旅游局局长张宏勋介绍,他们决心在搞好西洞庭湖湿地保护的基础上,适时开发生态旅游资源。

  试点经验推广到整个湖区

  目前,在湖区替代生计方面,西畔山洲垸及青山垸所取得的初步成功对其他垸子的示范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洞庭湖区其他大大小小共40多个堤垸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几乎都没有找到很好的替代产业,甚至还在继续破坏湖区生态环境。

  湖区管理部门了解到,退田还湖后,一些堤垸并没有着力寻找优质的替代产业,疏于对环境的管理监测。比如,一些堤垸盲目招商,承包给私人老板圈湖养鱼等。WWF提供的调查资料表明,1998年,安乐湖退田还湖后,2000年来了成千上万只水鸟,其中还包括天鹅。然而,这几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已经没有一只水鸟出现。此外,沅江、华容一带沿湖工厂对洞庭湖的污染也非常严重。

  在这种背景下,西畔山洲垸及青山垸的成功经验弥足珍贵。WWF希望通过这两个示范点的带动,整个湖区都能走上一条高起点的良性发展道路,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开发相辅相成,真正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周泽江教授认为,在洞庭湖区推广有机农业,发展生态旅游大有可为。他希望通过有机农产品这个市场来带动整个湖区的发展,而政府应该承担的工作则是引导和鼓励,并提供技术的支持。

  张琛也表示,试点经验将推广到整个湖区,至2008年上半年,整个洞庭湖区的有机农业(含渔业)将得到初步发展,并通过有机认证,让有机农业协会完全与市场接轨,产品销路畅通,湖区老百姓的年收入上涨到18000至20000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