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情感捐赠为何偏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2日07:41 大众网-齐鲁晚报

  本报记者杨桦

  "目前省内和国内的情感捐赠不到总量的5%,而在国外,这个数字至少是50%。”省器官移植学会会长宋惠民教授告诉记者。据了解,器官移植难以大量开展的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可用的器官,而情感捐赠配型虽然成功率高、花费少,但在省内却寥寥无几。

  “情感捐赠”是指亲属之间的活体器官移植。据齐鲁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主任田军介绍,去年该中心共做了60多例肾脏移植手术,其中只有两例属于情感捐赠。“济南每年能做200多例肾脏移植手术,但实际需要做手术的至少3000例。除了经济原因之外,大多数是因为没有肾脏来源。”田主任告诉记者。

  据宋惠民教授介绍,由于血型和染色体的原因,亲属之间的活体器官移植配型成功率明显高出其他人。此外,合理捐赠器官对身体一般不会有太大损害。

  “情感捐赠是一种文明的表现,现在这种捐赠偏少有着深刻复杂的社会原因。”宋惠民教授分析说,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传统观念影响,很多人不愿意随便割舍自己身体的某个器官,或者由于缺乏科学知识担心产生不良后果,一般不会主动考虑捐献器官,哪怕是给自己的亲属。另外,情感捐赠对家庭成员的心理来说也确实是一大考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