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罚款与运动式整治不能根治“闯红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2日08:04 扬子晚报

  3月1日开始,南京交警在市区的30个主要路口,对行人和非机动车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前期的得力宣传使违法行为大为减少。不过,由于没有强制手段来制约行人与非机动车,要根本消除“闯红灯”等违法行为,仍然有难度。

  新街口:3小时处罚60多人

  新街口是南京最重要的交通路口。上午9点半,记者来到这里,总体来看,秩序不错。由于这个路口的行人通道为地下通道,因此,路面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线路划分清晰明确。但是,行人闯上路面、非机动车违法还是很容易“逮”到。

  闯上路面的行人,以外地人为多。新街口交通方式混杂,但是记者观察,标志信号还不够清晰。来自湖北武穴的一名男子抱怨说,本地人大多知道过街下地道,我们外地人不清楚。华联商场门前的行人入地道标志,要到快接近十字路口的非自行车道上才能看见。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非机动车在遇到红灯时,后轮如果越了停止线,就要罚款20元。对此规定,很多市民“没感觉”,认为只要停车不闯红灯就可以了。一个市民被罚20元后,向警察要理由。执勤民警解释到,非机动车停止线不是随便划的,假如自行车都越线停止,会将拐弯的机动车“逼”向路口中间,从而影响其他机动车的通行,整个路口的畅通大受影响。

  南京交警二大队民警江举告诉记者,除了下雨天,新街口路口每天都有电视画面宣传和宣传单发放,1周的宣传很有效果,行人与机动车的违法行为少多了。尽管如此,当日上午8点到11点,这个路口仍然有60人左右被罚款。截至1日17时,全市交警在30个重点处罚路口共处罚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1096起,处罚各类行人交通违法行为177起。

  2005:南京271人丧生于行人非机动车交通事故

  警方提供的资料显示,2005年,南京市共发生涉及行人、非机动车的交通事故605起,导致271人死亡、313人重伤、95人轻伤。分别占事故总起数、死亡人数和伤残人数的35.26%、48.39%和22.55%!

  从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比例,我们不难看出,发生交通事故时,行人和非机动车骑车人往往比机动车的驾乘人员更容易受到伤害。

  记者从警方了解到的一些典型案例显示,这些交通事故大都可以避免,而往往就是不经意之间的一次小小的交通违法行为导致了悲剧的发生。271条鲜活的生命瞬间消失,意味着271个家庭失去了亲人!这是怎样惨痛的教训——

  2005年12月13日,马某骑电动自行车违法在莫愁路公交车专用车道由北向南行驶,与同方向公交大客车侧面相擦,电动自行车侧倒后,马某在公交车右后轮处受车辆挤压而致其胸腹部受到重创,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2005年11月25日,高新开发区路段,一老年男子在没有人行横道的地点由西向东违法横穿马路,被一摩托车撞倒,受伤后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2005年12月22日,原下关医院附近,仲某由南向北自路边一辆大客车的车头处快速跑步违法横穿马路(距此处不远处的四平路广场就有人行横道),被一大客车撞出去七、八米远,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执法有难度,道德自律更重要

  最让一线交警为难的执法,恐怕就是对行人和非机动车违法行为的处罚了。

  机动车违法,除了处罚措施以外,还有各种强制措施可以跟上。相对而言,机动车的守法意识要强多了。而对行人与非机动车,仅有教育、纠正、罚款这些措施。

  记者在新街口看到,一名男子闯红灯过马路,理当罚款20元,但是,这个男子声称,自己身上一分钱都没有,交警无奈只得放行。另一对青年男女骑车带人,被交警罚款20元后,竟然继续带人骑车一溜烟走掉。

  交警告诉记者,大多数市民素质不错,当发生违法行为后,能接受处罚并十分理解。但是,少数市民蛮横无礼拒不承认错误并接受处罚,交警不能扣人,拿他们没有什么办法。

  在中央门立交桥附近执勤的志愿者刘国璋老人对记者说,现在违法的行人和非机动车,以年轻人为多,使他对年轻人的交通素质大为忧虑。他觉得,法不可能涵盖所有行为和领域,行人和非机动车,还是要靠自律,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

  另一位交警对记者说,行人和非机动车的违法行为,看上去小,其实从细节上反映了国人缺乏规则意识。大环境的改变,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需要每个人从每一个细节做起,只有这样,行人与非机动车的违法行为才能基本“根治”。

  宁交轩 王晓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