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百姓关注什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2日09:00 解放日报 | |||||||||||
昨日,来自安徽的全国政协委员抵达北京首都机场。当天,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陆续抵京。·新华社记者 杨俊江摄·
国事连家事,“大家”连“小家”。“两会”召开在即,社会热点升温,民生话题再成焦点。 “十一五”规划:国计紧扣民生 自党中央提出“十一五”规划建议以来,对未来5年的展望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老百姓盼望国计民生指标进一步细化。 【背景】研读规划建议,可以看出即将提交“两会”审查和讨论的“十一五”规划草案,会提出一系列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的具体措施。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已有相应动作。如交通部透露,“十一五”期末我国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在安全指标上力争达到水路客运亿人公里死亡人数、货运10亿吨公里死亡人数降至1人以下。 【观点】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周志忍:国家发展规划目标和措施的具体化,有利于科学、民主决策,便于群众监督,从而提高政府绩效。 建设新农村:让9亿农民得实惠 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至今,“新农村”已经成为热门词汇。 【背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和中央一号文件,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措施和方向更加明确。“两会”将把党的主张和全国人民的心愿变成国家意志。代表委员将紧扣“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言献策。 【观点】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张征:从舆论生成和强化的角度看,“新农村”一词的高出现率,发出强烈信号:“三农”问题愈加为社会重视。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濮阳县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新农村建设搞得好不好,要看农民能否得实惠。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还要在“多予少取放活”上下功夫。 创新型国家:为发展插上翅膀 人们无法用金钱来估量袁隆平、王选这些杰出科学家对国家的贡献和对百姓生活的影响。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发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动员令,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 【背景】科学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而自主创新能力又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不仅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保障。 【观点】中国科协技术普及部部长彭友东:不断提高中国在能源、资源、环境、农业和信息产业等关键领域的创新能力,既是对国家现代化发展的贡献,也惠及子孙后代。如何在改革中造就新体制以激发创造活力,提高全民族科学素养,形成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必将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社会公平:消除不和谐音 贫富悬殊滋生仇富心态、户籍制度导致城乡鸿沟、行业垄断造成特殊群体……种种不公现象,使要求社会公平的呼声愈强。 【背景】由于生产力还不发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相当艰巨;就业压力依然较大,收入分配矛盾较多;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社会发展中的困难加剧了不和谐因素。 【观点】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教授刘勇: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反映了党和政府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相信代表委员将会进一步围绕深化改革,就减少不合理的制度性因素所造成的收入差距,以法律手段构建科学合理的社会再分配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下决心消除发展当中的不和谐因素,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百姓难题:搬开“三座大山” 看病贵、上学难、房价高,被网民们称为新“三座大山”。医疗、教育、就业、住房、环保、安全等民生话题历来都是“两会”焦点,在刚刚结束的地方“两会”上,同样如此。 【背景】开办平价医院和药房、严禁教育乱收费、采取措施抑制房价……去年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一些新政策,着力解决百姓难题,有关部门还严厉查处了在群众中引起恶劣影响的违规事件。这虽让广大群众看到了希望,但仍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观点】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贵州省委主委陈汉彬:医疗住房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起码保障,教育更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对教育乱收费等难题仅仅治标还不够,必须要从体制和机制改革上动大手术。 反腐倡廉:要打出“组合拳” 对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和检察机关加大反腐败惩处力度,人民群众普遍给予肯定。但由于各种利益相互交织,反腐败斗争错综复杂,形势依然严峻。根据新华网和人民网的调查显示,网民对今年“两会”上反腐败话题关注程度,同往年一样位居前列。 【背景】在刚刚召开的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指出,今年要重点抓好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继续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加强政府机关公务员队伍建设和管理,采取更加坚决有力的措施,努力取得廉政建设的新成效。 【观点】新华网发展论坛网民:要从教育、制度、监督三方面构建起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希望代表委员们根据反腐败斗争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动向,更多地从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围绕如何加强制度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大监督力度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反对“台独”: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 在历年“两会”上,实现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直是代表委员强烈的意愿。2月27日,陈水扁强行决定终止“国统会”运作和“国统纲领”适用,遭到两岸同胞的强烈反对和国际舆论谴责。 【背景】不久前,近10万读者投票评选2005年全国人大十大新闻,“反分裂国家法高票通过”高居榜首。反分裂国家法充分体现了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主张,表明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 【观点】香港特区全国政协委员刘乃强:陈水扁此举再一次说明他是个“麻烦制造者”,是在不遗余力推动“台独”,企图破坏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发展。实现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台独”违背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意志和愿望,注定要失败。 从农民最关心的事抓起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凝聚党心民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两会”召开在即,肩负重要历史使命,代表委员们将审议和讨论“十一五”规划草案,共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蓝图。 轿车进入普通人家,更多的中国人到海外度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折射出“十五”时期,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 然而,在城市一座座大厦拔地而起的背后,城乡失衡状况却有逐渐加剧趋势。一个农民的年平均收入竟然不足城里人收入的三分之一。在全国60多万个行政村中,有近半数的村庄没有自来水,还有一些农村不通公路、不通电话、看不上电视、农民喝不上干净水……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这不仅是中央支农、惠农政策的综合,也是根本解决“三农”问题全面、系统的构想。 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十一五”开局之年,新农村建设引发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划时代变化:———延续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被全面取消。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作出了废止农业税条例的决定。农民每年减负总额将超过1000亿元。 ———国家投资重点第一次从城市转向农村。今年国家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在未来5年内,仅投入村镇沥青公路建设资金就高达1500亿元。 ———公共财政涵盖农村,农民“上学不交费,看病不太贵”的期盼有望实现。中央一号文件确定,今年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其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明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从今年起,中央和地方财政较大幅度提高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韩俊认为,以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为核心,调整城乡利益分配格局,解决长期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和“三农”问题,“十一五”期间将会取得突破性进展。 开创中国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除了国家支持,更为重要的是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通过制度创新,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步之际,人们盼望即将召开的“两会”,汇集民智,凝聚民心,以新理念催生新举措,用新举措促进新发展。 (本报综合新华社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