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哈尔滨沙曼社区卫生服务站 坐堂医进社区 百姓觉得“稀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2日09:09 黑龙江日报

  文/摄本报记者 米娜

  编前话

  谁见过社区医院里患者排队看病?3月1日,在哈尔滨沙曼社区卫生服务站,因为大医院专家的到来,这里一改往日的沉静,居民对医疗服务的迫切需求可见一斑。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医疗资源过分向大医院集中倾向,社区卫生服务普遍存在资源短缺、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老百姓对社区医生不信任的现象客观存在。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要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和服务方式,变“坐堂行医”模式为送医上门,深入家庭,贴近群众,并逐步向“家庭医生”过渡。让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有“安全感”和“信任感”是初步目标,让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有“依赖感”和“亲切感”才是社区医疗的服务方向。本版今起发出一组“社区医疗走走看”的稿件,让读者了解一下我们身边的社区医疗现状,了解我省为此还要做哪些工作。

  社区服务站目标: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居民可以在社区享受到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

  为了给广大社区居民提供优质平价医疗服务,从实际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哈医大四院全面启动“阳光工程”,组织专家轮流深入社区为百姓看病。1日8时35分记者来到位于南岗区的沙曼社区卫生服务站,在社区服务站门口记者看到这里已经围了好多前来等着看病的居民。

  该服务站共设立了内科、外科、健康教育等科室。在现场记者看到,治疗心血管的李学奇教授所在的科室被患者围得水泄不通,“我都等了2个小时了,听说专家来我们社区给我们看病,一大早我和老伴吃过饭就急急忙忙地来排队。这种专家进社区的办法真的是太好了,既让我们少花了钱,又方便。”正在看病的李大爷高兴地告诉记者。“我们社区卫生服务站从来也没来这么多社区居民,看来居民不是不愿意就近看病啊,只是不放心我们社区医生的治疗水平。”沙曼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所长感慨地说。

  诊疗时间从上午9时持续到下午3时,专家们共为170位居民诊疗,有30余位居民与医院预约了下次看病的时间。

  哈医大四院院长申宝忠接受采访时表示,开展“阳光工程”是希望通过推进专家进社区,减少患者辗转求医的环节和花费。医院将管辖内的12个社区网点进行医疗资源整合,构建社区医疗网络,建立双向转诊制度,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医疗服务。医院保证每周有2至3名专家到社区为百姓看病。

  作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基础的社区卫生服务,目前哈市有18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中6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8个卫生服务站。

  “小病进社区”和“社区首诊”是国家为了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群众提供的廉价、便捷的医疗保健服务。哈医大四院专家进社区受欢迎的程度完全说明了,老百姓不是真的愿意“舍近求远”,只是不大相信社区医生的技术,社区卫生所只要提高自身的诊疗技术还是有很大发展空间。

  

哈尔滨沙曼社区卫生服务站

  图为沙曼社区卫生服务站里,等待看病的居民排起长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