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头雁高飞众雁随:记望奎县宽五西村党支部书记佘树德(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2日09:09 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井洋

  

头雁高飞众雁随:记望奎县宽五西村党支部书记佘树德(下)

  佘树德非常关心村里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本报记者 蒋国红 摄

  二十多年里,佘树德付出了多少艰辛,生出了多少白发,宽五西的群众都记在心上。二十多年里,宽五西的班子届届连选连任,没有一人掉队。佘树德和他的村级领导班子,赢得了最宝贵的民心。

  有困难干部上,想致富党员帮,宽五西的党员干部成为村民的主心骨

  说起那年修桥的往事,老村长范青林至今还钦佩不已。1998年,村西桥被水冲毁了,当时是四月天,桃花水带着冰碴。当大家都在犹豫的时候,佘树德脱下棉裤,第一个跳进冰冷的水中,扛起木头去支撑快要倒塌的桥身。在他的带领下,党员、干部也纷纷跳入水中,附近的群众都赶来抢修。那次,水利部门测算修桥需20万元,佘树德组织村干部出义务工,起早贪黑,4天就完成了40多立方米土方,村集体除了原材料,没有支出一分钱。

  在宽五西,困难的时候总能看到村干部的身影。村上只要有出力的活,村干部能干的,老佘从不雇工。不论是建学校、养老院、农机站、村委会办公室,还是垒猪圈、搭牛舍,村干部既是建筑队,又是服务队。每年备春耕时节,周边的农民都羡慕宽五西。种子、化肥、农药,需要多少、需要什么,村干部挨家挨户登记,村集体统一垫付资金购买,再发放到各家各户,农民不用为种地发愁。一二百吨的化肥都是村干部负责卸车,扛到农民家里,年年如此。

  村委会主任田锁云说:“这二十多年里,宽五西的村干部付出的实在是太多了,工资低、实惠少,但大家看到老佘处处走在前面,一心朴实地干,谁都没有怨言。特别是看到村里的变化,看到群众这么拥护,再苦再累也值得。”

  现在,佘树德对村干部又提出新的要求,村干部和党员要成为小康领路人、产业带头人、科技明白人、市场经纪人、群众贴心人和农村政策解读人。在基层组织建设中,宽五西村党支部始终注意发展青年党员,使更多的致富能手加入到党组织。现在,全村26名党员,除流动党员和病残党员外,每人负责联系十户农户,让党员成为致富路上“领头雁”。在青年党员王明山家,120多平方米的砖瓦房窗明几净,车库里是新买的松花江中意面包车,院子里停放着一台南京跃进农用车。作为村里的经商大户,去年他家收入近6万元。现在,王明山带起本村五六户农民进城经商,仅此每户收入万元以上。

  群众的利益比天大,佘树德精神在宽五西生根开花

  宽五西的“抠门书记”远近闻名,但熟悉佘树德的人都知道,他处处为集体精打细算,“抠”得让人服气。村里建敬老院,包工头说钉子不够,派人去买,老佘听说后,找来包工头一根一根地算,结果除去破损还剩1公斤钉子,包工头服了。

  在佘树德手中,集体的一分钱都能攥出水来,他说,乱花一分钱,损失的都是群众利益。正是为了守护群众的利益,他显得“不近人情”,有时到了苛刻的地步。村会计刘春清楚地记得,1988年秋天,村上的算盘破得实在不能用了,他花五元钱买了个新的。在对账时,这五元钱的票子被佘树德发现了,当即给返了回来。

  二十多年来,宽五西的干部已经习惯了,不论外出开会,还是给集体办事,只能个人往里搭钱,不能占公家一分的便宜。田锁云还记得十几年前的一件事。那次秋后交公粮,宽五西3天就完成了任务。当佘书记带领村委会的全班人马从镇里返回时,天已经黑了。大家盼望书记能找个小饭店领大家吃口热饭,没想到被领到一家食杂店,买了1公斤饼干,就着人家的白开水吃了一顿饭。

  佘树德这样要求干部,对自己的亲属更是格外严厉。他兄弟家在村办林场附近有一块地。有一次,弟媳妇铲地,离家太远中午赶不回去,就到林场找口水喝。正巧赶上林场吃午饭,就留下跟大家一块吃了一碗面。这事过后被佘树德知道了,劈头盖脸把兄弟两口子批评一顿,并让他们给林场送去一袋面。弟媳怎么也想不通,在家哭了好几天,还是照办了。过后,佘树德耐心地解释:“你一顿能吃多少,可怕就怕你也吃,他也吃,多少集体就是被这么吃黄的!”

  渐渐地,村民们发现,宽五西村干部身上似乎都有佘树德的影子。佘树德身上艰苦奋斗、一心为公的品德,正化作一种宽五西精神融入到每个班子成员心中。2004年8月5日,田锁云和刘春到哈尔滨,为村里拉角铁和彩钢板。在哈尔滨雇车装完货,已是晚上五点多钟。司机告诉他们不用跟车,保证早上把货送到。可他们不放心,坚持跟车返回。当时天下起了小雨,他们来不及吃饭,就匆匆上路了。雨越下越大,坐在驾驶室里的田锁云和刘春惦记着车上的货物,每走几公里都要下去看一看。第二天早上到家时,身上都浇透了。司机对田锁云说:“大姐,我出车十几年,没见过像你这么负责的干部,太不容易了!”一花引来百花香,宽五西带出更多的佘树德

  宽五西富了,也给“邻居”宽五东增添了信心。

  1994年,孙奎到宽五东任村支书。他与佘树德是同学,又是从小玩到大的“光腚娃娃”。也许是太了解老佘的缘故,孙奎对村干部说:“学老佘没啥难的,只要咱们有一颗为公的心,加上一双使劲挣钱的手,村子就能富。”

  于是,宽五东从扒掉村食堂开始,把住村集体账目,清查出650亩“黑地”,当年就收回土地承包费14万元;像宽五西一样,向荒山荒坡要效益,每年植树200多亩,如今林地面积已达到3100亩;像宽五西一样,山芝麻、万寿菊、黄麻子土豆、白芸豆等经济作物也种进了大田里。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养殖业,宽五东告别了穷日子。现在不但还清了外债,村集体还有银行存款80万元。

  如今的宽五东跟宽五西较上了劲,比着致富,比着发展。今年刚开春,他们的60万吨大豆已签订了期货合同,为农民提前锁定了利润。

  一花引来百花香,头雁高飞众雁随。目前,望奎县108个村全部取消了村级食堂,支部书记都在以佘树德为榜样,艰苦创业,一心为民。正白前二村按照宽五西的经营模式,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的优良薯种“黄麻子”通过市场化运作已成为望奎县的重要产业,在全县种植25万亩。

  现在,绥化市已涌现出100多个优秀党支部。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豪情,在这片黑土地上,如春潮涌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