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防洪标准大幅提高水利功能更趋完善锡城防洪标准将提高至“两百年一遇”仙蠡桥水利枢纽投运城市防洪工程全线开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2日09:23 无锡日报

  本报讯(记者赵晖)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城市水利基础设施,为无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昨天上午,投资14亿元,我市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防洪工程全线开工。与此同时,被誉为城市防洪“第一大枢纽”的仙蠡桥水利枢纽竣工投入运行。市领导杨卫泽、毛小平、盛克勤、项洪方、黄继鹏、荣德海出席了仙蠡桥水利枢纽工程竣工暨城市防洪工程全线开
工仪式。

  2004年开工建设的仙蠡桥水利枢纽,投资2.98亿元,集防洪、排涝、调水及改善城市水环境等综合功能于一体,是无锡城市防洪工程首个建成的重大项目。昨天上午8时40分,市委书记杨卫泽和市长毛小平分别按下2号、4号水泵开关,整个水利枢纽启动运行。仙蠡桥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不仅将大幅度提高城市防御洪涝的标准,而且标志着我市水利工程建设从过去单一注重排涝转向综合功能的完善和提升,从单纯防范水患转向既防水患、又得水利的重大调整。据工程技术人员介绍,该工程除具有防洪功能外,还可以通过“调水大动脉”,将太湖水源源不断引入梁溪河这一“清水通道”,并灌注到纵横交错的城区河网中,使市区河道水常清、水常绿、水常满,从而更好地体现出无锡城市特有的水的灵气和秀美。

  在完善城市水利设施综合功能的同时,我市的防洪体系建设也开始摆脱分散布点、各自为战的状况,按照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的原则,集中实施一批重大工程。昨天全线开工的城市防洪工程,以大运河为界实行运东、运西分治。运东片实行“大包围”防洪,主要包括8大枢纽、32公里堤防和17座口门建筑物,建成后受益面积将达136平方公里。运西片主要包括6个圩区的达标建设和山洪防治等内容。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批防洪工程2007年全面建成后,无锡城市整体防洪排涝能力将跨上新台阶,防洪标准从2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同时也将为城市增添一批美丽的新景观。

  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利事业发展,下大决心,用大投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全力以赴推进以城市防洪、太湖治理、河道整治为主要内容的水环境工程建设,着力打造环境友好型的湖滨城市、山水城市,建立人水和谐相处的人居生态体系。从2002年起,我市城市水利建设全面启动,计划用六、七年的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一批重点水利工程,

  努力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

  今年是我市防洪工程实施项目最多的一年,主要有五项任务:一是加快在建的两个枢纽工程建设的进度;二是新开工建设利民桥、北兴塘、严埭港三个水利枢纽;三是分年实施运东大包围堤防及沿线小型闸工程,完成堤防加高加固12公里,新建小型口门控制建筑物6座;四是启动运西片圩区防洪达标建设工程,完成山北北圩防洪达标建设;五是完成山洪防治一期工程。

  新闻链接仙蠡桥水利枢纽工程集防洪、排涝、航运及调水改善城市水环境等功能于一体,是无锡城市防洪和调水工程———运东大包围的口门之一,也是重要的工程枢纽之一,工程分布于京杭运河的南北两侧,由南、北枢纽和连接南、北枢纽的穿运地涵组成。南枢纽包括净宽20米的节制闸两座;北枢纽由设计流量75立方米/秒立式轴流泵组成,节制闸为16米下卧式平面钢闸门;穿运地涵由3孔直径3.5米,长525米的顶管,南、北侧工作井和穿运地涵现浇段组成,过水能力30立方米每秒,管径在同类施工法中创造了国内第一。

  昨天开工的城市防洪工程主要包括八大水利枢纽、32公里外围堤防、17座大包围口门建筑物,运西地区山洪防治工程、山北北圩、山北南圩以及盛岸圩的综合整治工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