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华生态保护第一碑”见证无锡300多年环保史“斗山三碑”将申报省级文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2日09:43 江南晚报

  本报讯记者叶风报道在市文物工作者的指引下,昨天记者来到了锡北镇斗山村水墩庵,见到了被称为“中华生态保护第一碑”的“斗山三碑”。尽管早在10余年前就已受到专家关注,但现在这三块保存完整的石碑更让人们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据悉,作为市级文保单位的斗山三碑将申报省级文保单位。

  斗山三块古生态保护碑分别为《禁约碑》、《放生池碑》和《永禁碑》,是清朝刻
立的碑文,现保存在斗山水墩庵内。自1994年被发现后,专家学者纷纷实地考察鉴定,一致认为这三块碑从体例、形制、行文用典、书法、用印、刻工等均显古朴合古法。碑文中所涉及的官职和姓名在本土本乡的家谱、族谱、地方志的有关书刊及当地老人中均能查证。记者在水墩庵见到,历经300多年风风雨雨的古碑上文字清晰可见,保存完好。

  年过八旬的黄寿泉老人是发现古碑的“活证人”。他介绍,其中两块古碑本镶嵌在水墩庵两侧的墙壁内,被发现后,有关部门移至庵内保存。同时,把在另一处发现的一块古碑也移至庵内,遂有“斗山三碑”。三块古碑中距今年代最远的是《禁约碑》,刻于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为时任无锡知县的吴兴祚在斗山水墩庵生态保护胜地所刻,碑高0.4米、宽为0.54米,碑文343字,字体秀丽遒劲,主要内容是保护生态环境,并划定“永为放生处所”及禁区的区域范围。吴兴祚于康熙十年再刻《放生池碑》。金匮知县阎登云则于嘉庆十六年刻下《永禁碑》。综观三块碑文内容均为宣传生态保护,指出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中国科学院院士贾兰坡鉴定了三块古碑后欣然写道:“这三块碑是真东西,真是国宝!”无锡市文物专家会议认为,“斗山三碑”证明无锡生态环境保护历史由来已久,应继承先辈“天人协和、万物共荣”的优良传统,重视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