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西河大鼓响起 追忆亲爱谭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2日09:52 新文化报

  “这个剧本是由谭竹青的朋友赵有麟老先生写的,表达了大家对谭竹青的追念之情。”当吉林省东北风剧团演员张涛介绍西河大鼓《小巷总理谭竹青》的创作背景时,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昨天下午,本报与吉林省文化厅、吉林省东北风剧团、长春市二道区委宣传部联合推出的“谭竹青情景剧”进行了第二次公益演出。台上演员深情入戏,台下700多位观众无不动情。

  

  七旬老人创作的剧本演出了

  

  “这个剧本算是我送给老邻居的一份礼物吧。”2月20日,74岁的赵有麟将他用整整4天时间创作完成的剧本《小巷总理谭竹青》寄给本报,他希望这个剧本能走上舞台。几天来,经过国家一级编剧李鹏飞修改,我省老艺术家、国家一级作曲家那炳晨谱曲,东北风剧团演员张涛的精心排练,《小巷总理谭竹青》正式演出,老人的愿望实现了。

  

  常听谭妈的事儿 专来看“谭剧”

  

  听说“谭剧”的第二场演出又进社区了,吴阿姨特意和老伴儿带着2岁多的小孙子坐着公交车赶到东北风剧场。吴阿姨说,她家就住在东站十委社区的附近,几年前就总听大伙儿讲谭竹青的事儿,那时就觉得这位谭书记真是了不起,后来听说谭竹青去世的消息,她也觉得很可惜。“我是亲眼目睹着东站十委社区这几年的变化,而且天天去谭竹青一手建起的那个菜市场去买菜,虽然从没见过谭竹青本人,但她的事儿我都听说过。”

  

  谭妈社区的工作人员也来看演出

  

  昨天,在演出会场,除了慕名而来的观众,东站十委社区的两位工作人员也赶来会场看“谭剧”。从演出开始,两位工作人员就默默地坐在那儿,看着演员们将谭妈妈的事一个个地表演出来,两位工作人员眼里闪着泪花。

  谭竹青情景剧进社区的第二场演出又在观众们的掌声和泪水中结束。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谭竹青,缅怀谭妈妈,“谭剧”近期还会走进社区、学校、军营等行行业业,请错过前两次演出的读者继续关注本报。

  本报记者 黄烜 冯艳

  

  小资料

   西河大鼓,前身为清代中叶流行于河北省中部的弦子书和木板大鼓。后经河北省高阳县艺人马三峰创新使这一曲种日趋成熟。上个世纪20年代初,在津被正式定名为西河大鼓。西河大鼓为一人站演,说唱并重,演员自击鼓板,唱词为七字句和十字句,层板腔体,有三种板式。说唱语言保有冀中方言俗语,唱腔朴实,曲调明快。(新闻编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