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今日关键词环京津贫困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2日11:21 京华时报

  新闻北京龙头作用不如上海

  据悉,京津冀区域发展规划作为“十一五”规划的子规划之一,即将提交全国人大。而据同时发布的《中国区域发展蓝皮书》指出,“环京津贫困带”贫困人口达到272.6万。上海和北京作为中国的两个超级大都市,自身的发展速度都很快,但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效应却相差较大。上海的“龙头效应”明显优于北京,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

  求是消除特权才能破解“贫困带”

  人均GDP排行全国第二的首都被一个270多万人的贫困带所包围,这既显得刺眼,又令人深思。

  北京一枝独秀,却没有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这令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多少有些黯然。根据书本上的理论,某一地区经历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之后,资本总量不断膨胀,但投资回报率将呈现递减的趋势,逐渐无法满足投资者的回报要求;而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滞后,资本稀缺,投资回报率却相对较高。精明的投资者会发现,在落后的周边地区投入一块钱,要比在经济发达的中心地区回报更大。最终,资本将从投资回报率低的地区流入投资回报率高的地带,驱动落后地区经济腾飞。可惜,这个美好的故事至今没有在“环京津贫困带”成为现实。

  脆弱的假设前提通常是经济学理论的命门。资本由发达地区流向不发达地区,前提是市场成为资本配置的支配者。经济学家陈志武讲述过一个“北京的故事”,梳理了北京50多年来经济飞跃发展的历程。故事告诉我们:当政府具有对财政资源、物质资源、金融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全面控制权,完全由政府取代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权力大小就会成为决定区域经济发展快慢和个人收入水平高低的决定力量。作为全国权力中心的北京,在事实上拥有了经济发展的“特权”,无论是计划经济时代还是现在,北京永远不会缺乏投资。从1978年到2002年,尽管资本回报率仅为40.54%,远低于59.16%的全国平均水平,但北京永远不会缺乏投资,“只要需要,任何北京工程都将被首先供资支持”。

  如果政府权力成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力量,投资回报率就不再是投资者最重要的考量。根据距离权力中心的距离(这里并非指地理距离),不同的地区有一个固定的排序,靠前者优先获得发展的特权。即使投资回报率再低,只要受到权力的青睐,就能够旱涝保收;如果受到权力的忽视,即使潜在的投资回报率再高,资本只怕也只能绕道走。上海与北京相似,同样拥有经济发展的特权。但权力的能量未充分发挥,市场的内力精进得飞快,对于配置资源的支配权日渐扩大,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

  显而易见,“北京故事”中蕴涵着破解“贫困带”的答案。政府取代市场越多,地区间的发展就越不平衡。消除“环京津贫困带”,需要依靠增加各种资源投入和支持;而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解除权力对资源配置的全面控制。简言之,消除经济发展的特权,让市场力量促使资源的自由流动,才有可能消除区域间畸形扩大的贫富差距。

  摘编自《中国经济时报》2月28日文/毛飞

  观点发展希望应该寄托于自身

  “环京津贫困带”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确实与强大的北京所形成的“吸管效应”有关。但是,相邻省份贫困县的发展缓慢,是否能够完全归咎于“空吸”,还有没有其他重要因素存在,笔者认为值得探究。

  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与北京在地理上的贴近,固然有一种“反衬”作用,使河北的“相貌”显得平淡,对人才、资金、项目等吸引力降低,然而反过来想,如果运作得法,这又何尝不能被视作“近水楼台”呢?“毗邻京津”这一条件,至少使我们在寻求两地的人才、信息等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有必要先讨论一下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发展推动力问题。比如江浙地区的发展,上海的“龙头作用”固然功不可没,但是否可以全部归功于此?具体说来,江浙等地的经济增长又有多少是从上海“溢出”的呢?其实,如果明了中国近3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就可以知道,真正让长三角地区得以发展起来的最重要因素,是江浙一代特有的商业文化传统。比如以温州商人为代表的浙江商人,早在计划经济时代就开始了上下求索。尤其是温州商人,真可谓是没钱时不安分,有钱后更不安分,只说近几年,他们炒房、炒煤……且不论这些商业操作在法律及道义上有无争议,只这般“折腾”劲以及如此灵敏的商业嗅觉,其他地方的人何曾有过?从这些情况可知,浙江的发展依靠的其实不只是上海给予的机会,浙江的财富也并不只是分了上海的“羹”。换言之,所谓上海的“龙头效应”之说,或许已经夸大了。

  也正因此,所谓北京的“空吸效应”,在作为河北人的笔者看来,虽然不乏令人动容的悲情,却未必真有那么可怕。而且,与上海相比,北京更多是一个消耗型、建设型的城市,这其实为周边地区带来了更多的商机。遥远的浙江人都能在北京建起“浙江村”,从北京发展这块大蛋糕中大快朵颐,更具地利条件的河北人为什么就不能呢?所以归根结底,河北的发展缓慢,与河北人缺乏足够的商业冒险精神、商业素质、理财能力等有关。

  任何地方,最大的发展希望只能寄托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别处的“溢出”。只有这样获得的发展才是最可靠的。所以,对“环京津贫困带”的存在,对于“空吸现象”“龙头效应”等,固然应予以足够关注,认真进行研究,但河北人更须反思内省自身的不足,并勇敢地向长三角、珠三角人学习。既要学习他们是如何与核心城市融为了一体,更要学习他们是如何与整个商品经济的大潮融为了一体。

  摘编自《燕赵都市报》3月1日文/郭之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