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评论:民生关注:网民与政府“吻合”的积极信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2日13:18 金羊网-羊城晚报

  □潘洪其

  去年年底,中国政府网推出大型网上调查“2006年百姓最关心社会经济发展中哪些问题”,截至2月26日,参加投票的网民达9.24万人,“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列第一位,接下来是教育收费、社会治安、收入差距能否缩小、房价是涨是降、反腐败有哪些新举措等问题。调查显示,网民最为关心的这些问题,大多被列入2006年政府工作重点或“十一
五”规划,与目前政府正在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基本吻合。

  网民之所想,正是政府之所为,网民最关心的问题与政府正在着手解决的问题基本吻合,这个调查结果透露出了一个十分积极的信号:一方面,随着网络媒体的日渐发达,网络自我约束机制不断完善,网民的素质正在不断提高,心态也逐步趋于稳定;另一方面,网络正在成为政府公开政务信息、获取相关资讯、了解并引导社会舆情的重要平台,公众和政府通过网络实现良性互动,正在成为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一个新亮点。

  近两三年来,网络媒体表现出了积极强劲的社会影响力、公众认可度以及对重大事件的报道整合能力,足以证明网络已经成为中国的主流媒体之一。借助网络之力以开阔视野、高瞻远瞩,必然会成为政府推行政务公开、改善执政环境的一个明智之选。对于决策者来说,网络更难得的功能还在于提供了一个洞察公共舆论的窗口。有人说得好,决策者知道社会上发生的事情很重要,但知道民众是如何看待这些事情,同样也很重要,甚至更加重要。一项政策或法律施行之后会产生什么影响,并不一定要等到它正式施行之后才能显现出来,如果能通过网络的渠道,全面真实地了解到公众对该政策和法律的态度,从中感受到民众的好恶,人心的向背,那么该政策和法律可能产生的影响其实可以事先预知。

  以往不少人对网络舆论持有很深的成见,但网络媒体上的这些相对自由随意的舆论样式,或许正是网络作为新兴媒体贡献给社会的一种独特价值,一些看似不够理性的言辞,其实具有某种内在的“网络理性”。正如古人所言,“化当世,莫若口”,“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因人见风俗,入境问方言”,网络媒体上各种言论五彩纷呈,不但能够向政府反映真实的社会舆情与动态,而且也有助于舒缓社会情绪,化解社会上的一些矛盾和冲突。

  记得胡锦涛总书记曾对一位参与防治“非典”的一线医生说:“你的建议非常好,我在网上已经看到了。”去年全国“两会”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开场先谈网上民意:“昨天我浏览了一下新华网,网民给我提出了几百个问题,他们对国事的关心,深深感动了我。”先后成为美谈。此次中国政府网的调查结果进一步证明,网络对于促成宽松活泼的社会环境、建设民主和谐的社会生态具有积极意义。

  (紫/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