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明代白氏祠堂悄现古运河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2日17:12 常州龙网

  钱月航朱炳国陈伟堂

  古运河边古祠俨然

  在古运河与采菱港的交汇处,有一座摇摇欲坠的古祠,古祠内已经空无一物,有的墙体已倾倒。尽管风雨飘摇,但门 楼上精致的砖雕,明朝风格的柱础,完好保护在墙体里的
抱石,均令文物工作者惊喜不已。他们认为,在沧海桑田的市区,能 够存留一处明朝古祠实属不易,更可贵的是

  ,这座古祠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如果在古运河开发保护过程中加以修缮,将成为运河边难得的人文景观。

  这座白氏宗祠印证了白氏家族的最高荣耀。它始建于明朝景泰元年(1450年),迄今550多年,三排四开间, 共520多平米。常州白氏先贤中声誉卓著者首推明代邢部尚书白昂(1435-1503年),1457年中进士,授给事 中,曾被委任在凤阳负责修缮明祖陵,他尽力节省开支,以赈饥民,从而广得民心,后又任应天府丞,为官忠贞清廉,处事敏 捷果断,剿匪平寇,功绩显赫。晚年,白昂回到故乡常州,弘治皇帝多次敕谕,称赞白昂有“宏裕之量,明达之才”,并亲下 御文刻碑,立于白氏宗祠,现御碑收藏于常州博物馆碑廊。

  白氏族人集资保护

  白氏族人告诉记者,他们至今记得,解放前白氏祠堂内还悬有三块匾额,门额“白氏宗祠”,由前清进士、书法家钱 振钅皇题写,另一块“宏裕明达”,则是弘治皇帝的御笔,另有一碑上刻有对联“南阳家声远,东里得春先”。据族人回忆, 离祠堂数百米外,曾经建有“归乐园”,是白昂告老还乡后在此居住的地方。

  常州白氏族人对保护家族古迹十分重视,早在1983年,白清渊与白仲官就给政府有关部门写信,呼请保存和修复 白氏宗祠。在新加坡的白氏宗亲白凤毛先生闻讯后,三次到常巡看“白氏宗祠”,表达修复古祠、思念祖先之情。

  近年,白氏族人已在家族内部筹资十多万元,准备续修《晋陵白氏宗谱》,并修缮白氏宗祠。  

  相关文物保存丰富

  据了解,白氏家族于1000多年前迁居常州,始迁祖白继升从河南洛阳逃难到武进卢家巷落脚,从此绵延常州、武 进、无锡、宜兴各地,迄今常州无锡两地白氏族人已逾5000。

  市文物工作者介绍,千百年来,白氏家族出过不少对地方和社会有过贡献的人才,同时也留下了不少文化遗存,如果 这座白氏宗祠得到修缮并对外开放,许多遗存就能够得到集中展示,成为一道文化景观。

  白氏家族的历史遗存,除了弘治皇帝的御碑外,还有白昂墓的大量出土文物。白昂在常州家乡去世后即葬于马杭老鸦 浜,此墓规模宏大,墓品丰富,现存有六块十二月花名、一尊翁仲、两根坊柱浮雕,二十六件随葬文物,还有银碗、双龙戏珠 水晶珠镯、镶嵌宝石花的金发钗、金质小狮、金质小苍蝇等,均藏于武进博物馆和武进文管会等处。

  白氏宗祠与古运河还有一层渊源。白昂在任所时,曾经为黄河、运河治理立下功勋,据《京杭运河工程史考》、《江 苏古代航运史》记载,白昂曾受朝廷委派赴苏北治理水患,开河筑堤百余里,疏导泄洪,下颖川,经冫余山,汇集淮水入黄海 ,白昂修筑的“白公堤”至今在苏北民间传颂。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