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依靠自己的双手建美好家园 ——广西恭城新农村采访见闻之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2日20:01 新华网

  新华网南宁3月2日电(记者龙松林 杨越 王立芳)在石头上种桃子,那是怎样的桃树?十几年,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撬,撬出的石头足可以堆成好几座山。这样,在一个个石窝里种下桃树,也种下了新农村的希望。

  大岭山村,一个只有30来户人家的村庄,过去由于生存条件恶劣,贫困世代相传,村民靠着种红薯、玉米,喝石坑里积水、住茅草房度日。因为穷,姑娘不愿嫁到这里来。

  在邹存亮、李春明等人的带领下,当地人踏上撬山种桃的挑战生存之路。十几年来,大岭山人一块石板一块石板地撬,一个石窝一个石窝地刨,坚守着过上好日子的理想,默默地撬山种桃。

  大岭山人修路也是悲壮的。山里人种桃,收获时一担担往山下挑,挑不及的,一半烂在了山上。看着烂桃,山里人哭了。为了让车能进村运桃,每年农历九月九,进入缺水的季节,全村人都上山修路。村民借钱、垫钱修路,实在找不到钱,就把准备过年的猪卖掉。

  靠着一双手,一把踏犁,大岭山人在一片鸟兽不生的石山上,撬出1300多亩桃园,人均年收入由过去的200元上升到现在的5000多元。2003年,大岭山人办起了首届“桃花节”,城里人纷至沓来,上万人进山赏桃花。

  正在富裕起来的大岭山人,并没有忘记苦难的日子。在最早开辟的果园周围,有一个用凿出的石块砌成的围墙。村民说,要在这里求生存,就要改变环境,也为后代把环境搞好。砌这个石墙,能保存历史,留给后人一种精神,让他们知道前辈是勤劳的。

  在这片桃树下,许多人久坐无语,感动无语。眼前的这1000多亩桃园,一棵棵桃树绝地而生,其间的精神怎能不感动着每一个人,大岭山人的勤劳,与命运抗争,与自然抗争,靠自己的双手建设起美好家园。

  靠着这种“大岭山精神”,大岭山村建设成为全县较早的一批“富裕生态家园”新村。政府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并没有像一些贫困地区“等、靠、要”,而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用好每一分钱。在建新村规划中有以下条例:没有重型车辆开进的村道,水泥没有必要铺得太厚;环村路的修建从实际出发,把重点放在主村巷和通往各家各户的小道上;空地要尽量多种果树等。

  恭城人在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探索着一条“低投入、高效益”的新农村建设之路。横山瑶寨、白芒垒村、杨梅垒口村、社山村……20多个“富裕生态家园”新村像珍珠,撒落在恭城这个昔日贫困的石山区,熠熠生辉。目前,全县800多个自然村,已经规划了600多个“富裕生态家园”。

  “富裕生态家园”有了社区的雏形。2005年5月,一些专家实地考察后十分感慨:真想不到在中国西南地区,有这样的农村。“如果有意识地加入一些商业、娱乐设施,农村社区化就更好了。”有专家表示,乡村风光加上清新的空气,令人每年都想到乡下住一段时间,甚至盖房子。

  恭城的新农村建设被专家评价为“是一次因地制宜的创新运动,它将农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农民增加收入、富余劳力本土化转移结合起来,以富裕生态新村集群吸引城市游客,带动了城市向农村的要素流动。”(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