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高谈阔论:布衣学者今安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00:02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与季羡林、金克木并称为“未名湖畔三雅士”的国学大师张中行先生安然辞世。张中行一生清贫,85岁的时候才分到一套普通的三居室,屋里摆设极为简陋,除了两书柜的书几乎别无他物,可老人对此却从未有怨言,甚至还为自己的住所起了个雅号叫“都市柴门”,安于在柴门内做他的布衣学者。

  从张中行的生平可以领略到一代国学大师的风范:他是著名学者、散文大家。治学
61年,早年专于文史语言,后偏于人生哲学,博学多识,造诣深厚,精通中国古典,谙详西方哲学,纵观古今,学贯中西。他豁达大度,对事物的是非曲直有深刻的理性思考。上世纪80年代,张先生开始散文创作,出版散文集《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说梦草》、《顺生论》、《流年碎影》等,另著有《文言与白话》、《诗词读写丛话》、《佛教与中国文学》等,收录于《张中行作品选》(八卷,共406万字)。他主编及参与编辑的著作有《文言常识》、《文言文选读》(三册)、《古代散文选》(三册)及中学通用语文教材等。

  就是这样一位国学大师却安于在柴门内做他的布衣学者。是缘于他对“淡泊名利”的精确理解,还是真正参透了“人生哲学”?国学大师张中行仙逝了,布衣学者的称号是否也随之“入棺”?这种淡泊名利的精神在诸多专家学者身上已很少见,不少专家学者信仰着另一套“人生哲学”。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现在许多专家学者都在搞“学术腐败”、“学术造假”、“学术献媚”、“学术大跃进”等等;更有一些经济学家凭借着“身份与影响”从企业里捞取好处,从而穿上“金衣”;还有专家学者成为贪官敛财的“外衣”。近日,媒体刊登了《揭开当代贪官的十大伪装》一文,其中就有“专家学者”型。有一部分贪官,在成为党政官员之前,本来就是大学教授、技术专家或知名学者。但从政后,他们利用专家学者这个“伪装”,大干贪污腐败之事。有的贪官则是从政后拼命获取“专家学者”头衔,以期把自己的贪官面目伪装得更深。

  相当一部分专家学者与淡泊名利渐去渐远让人心酸心疼。追逐名利,甚至用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乐于在“金门”内做他的“金衣学者”,这样的人生哲学与人生追求,从大的方面来讲,危害着国家利益;小的方面来说,损害自己名誉。

  国学大师仙逝,布衣学者安在?这难道不应引起社会的反思,引起热衷于利己的专家学者反思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