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雷锋老照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01:16 京华时报

  雷锋300多张老照片首次展出

  据《新民晚报》2月28日报道,雷锋生前摄影师张峻任图片主编的雷锋传记《雷锋1940-1962》,将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于3月5日推出。与以往介绍雷锋的图书不同,这本新传记中有300多张首次公开的雷锋照片,从新的角度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立体、丰满的雷锋形象。

  凡人雷锋更显道德示范意义

  我们所知道的雷锋一直很纯粹、很简朴。但是真实的雷锋不全是这样,雷锋当年和现在的青年人一样是时尚潮流的追求者:骑着摩托车在天安门广场飞驰而过;拎着一个编织袋做的篮子(当时的时尚装扮)在天安门前留影;当兵之前写过爱情小说、诗歌……

  过去由于宣传的需要,我们所感受到的雷锋远离了这些“世俗”的东西,这在很大的程度上使人们对雷锋及其精神的理解打了折扣,甚至引起逆反心理。1998年4月,中央电视台《12演播室》节目中,有学生提出雷锋白天打着手电看“毛选”的照片太假了;美联社4名记者在抚顺雷锋纪念馆采访时,指着雷锋给伤员送苹果、雨夜送大娘的照片问:为什么雷锋做好事还有照片,是不是经过“导演”的?这些质疑现在终于得到了一些验证:雷锋的19张经典照片其实是“摆拍”和补拍的。因此,一味追求雷锋精神的高大全形象反而容易落入“假大空”的窠臼。

  3月5日,是全世界唯一一个以国家名义为一名士兵设立的纪念日。但是,由于那个时代的特点,很多关于雷锋的宣传生硬有余而理性不足,雷锋的形象被完全概念化了,这给后来人学习雷锋留下了抹不掉的隔阂。现在,一个立体、丰满的雷锋形象复原了,这样的复原对于年轻人从对待生活的情感上认同、接受雷锋很有好处。复原真实的雷锋要比过去一直在片面拔高雷锋更有学习意义。

  还原雷锋立体、丰满的形象警示我们,对待先进典型的宣传,过分强调“摆拍”和补拍,过分追求“高大全”很容易留下学习先进典型的社会后遗症。立体、丰满的雷锋形象能够在尘封了几十年之后得到恢复,这就是宣传先进典型意识的进步。

  摘编自《解放日报》3月2日文/魏青

  雷锋老照片的新感悟

  雷锋作为大众楷模,传媒多年来主要宣传的是他公众形象的一面,似乎把他作为人的七情六欲公诸报端,形象就不那么美好了。所以,大家熟知的雷锋其实是不完整的。一批老照片,终于让大家有机会比较完整地了解雷锋。有了这些信息,雷锋在人们心中不但美好,而且亲切。如果不是对美好的生活充满情趣,他的那些好事、义举反而让人匪夷所思了。

  完整的雷锋给人的感悟是,一个人能成长、成才、成为优秀人物,不可能横空出世,一定有其成长规律,最基本的就是扎根于生活沃土,吮吸了丰富的营养。雷锋如果不是从现实生活中走来,他一定不会真正懂得爱党、爱祖国、爱人民。

  最近,有所大学规定,从2004年9月入学的本科生开始,谁要不学会游泳就要影响体育课成绩,而体育成绩不合格就不能毕业。从当今高校教学的客观要求看,从大学毕业生体质普遍不理想的实际情况看,这样的规定是有必要的。但该规定引起的争议,包括专家意见,并没有从规定所列标准是不是难以企及来着眼,而是断然否认规定的合理与必须,一看到哪条措施有点儿强制的意味,就立即强力反弹,似乎又侵犯了什么权利了。这样的情绪,基于这种情绪形成的社会观念,很有些让人担心。

  雷锋老照片告诉我们,雷锋之为楷模,首先他是一个对现实生活充满热情的人,然后才能在正确的教育引导中成长起来,否认这一点就不能解释雷锋的行为特征;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青年人能成为人才,首先应当是行为举止训练有素、社会责任感强、胸怀祖国忠于人民的人。以往,学校教育有过不顾青少年特点进行思想政治训导的片面性,如今,遇事“维权”至上,想不到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是不是在另一个极端重复着性质相似的片面性呢!

  摘编自《人民日报·华东新闻》3月2日文/顾勇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