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调查显示 留守儿童因亲情缺失引发诸多“心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01:33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晨报讯5成以上留守儿童半年见不到母亲一次,6成以上半年见不到父亲一面。昨天,安徽医科大学学生一项抽样调查公布,34.5%的留守儿童存在较大学习困难,15.1%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

  据介绍,去年底,该校公共卫生学院两名学生在教授指导下,对我省外出务工大县无为县四所中小学3376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发现,留守儿童超过调查总人数的一半,其中
小学生中留守儿童占55.2%,中学生中留守儿童占51.1%。

  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家庭以父母都外出打工为主,占留守儿童的55.7%;父亲单方面外出打工的占30.9%,母亲单方面外出打工的占13.4%。11.8%的留守儿童表示不喜欢母亲或与母亲关系不好,这一数字对父亲是13.1%。

  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教养可分为三种形式:单亲教育、寄养教育和隔代教育。这三种教育方式都存在不足:单亲教育会导致缺乏母爱或父亲关怀,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寄养教育的儿童,往往产生寄人篱下之感,情感缺乏交流,常常没有心理归属感和安全感;隔代教育由于祖父辈文化程度不高,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不当,造成排斥、懦弱、冷漠等不良行为。

  调查人员说,家庭功能的缺失,对留守儿童影响较大。由于父母亲角色的缺席,留守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大部分农民外出务工,原本是为了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使之能接受较好的教育。但由于无法顾及子女的要求与情感,导致部分家长失去监护和教育子女的责任。

  部分进城务工的父母认为在情感上对子女有所亏欠,通过金钱方式弥补,使留守儿童染上不良习气;留守儿童常年与父母相隔,在感情上与父母产生真空。这种情绪情感障碍的长期积累,容易使他们形成自卑、沉默、悲观、孤僻或出现任性、暴躁、极端等缺陷性格。导致“留守儿童”在家庭中缺少安全感或归属感,甚至讨厌自己的父母,进一步可能形成反社会的人格。

  (朱梅福本报记者汪雷)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