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工人日报社评:重要的是对群众要有感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01:43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只要对人民群众有感情,只要怀着满腔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为民办事,那么,再难再大的问题总会有解决的办法。解决棚户区问题是这样,对待其它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同样如此

  据2月28日央视《焦点访谈》报道,从去年初开始,一场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在辽宁省各地展开,生活在棚户区里的人们看到了希望。辽宁省委、省政府着手对全省5万平
方米以上、涉及近百万人口的集中连片棚户区进行改造。以抚顺市为例,仅2005年就拆迁棚户区房屋125万平方米,动迁居民3.7万户,1万多户居民喜迁新居。

  多年来,环境恶劣的棚户区成了一些城市的伤疤,尽早搬出棚户区,成为棚户区居民和当地政府的共同希望。然而,由于城建改造资金、拆迁等诸多现实因素,使得棚户区改造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一道不易破解的难题。

  辽宁省各相关部门及广大干部坚持以人为本,情系困难群众,把棚户区改造列为2005年的一号民心工程,抱定“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百姓搬出棚户区”的决心。为解决资金短缺问题,辽宁省采取压缩财政开支、减免建设中的税费、向银行借贷以及百姓拿一点等多种措施积极筹措资金,全面启动棚户区改造工程。在棚户区的拆迁问题上,辽宁省制定了“市场化运作、政府兜底”的政策,采用政府补贴、银行贷款、土地出让金减免等,让利于民。对于百姓担心的房屋面积怎么算的问题,有关方面设身处地为群众的生存境况考虑,没有采取强硬的处置方式,而是客观看待群众利益诉求与政府政策之间的差距,既按拆迁政策办事,又适当照顾群众利益,坚持特殊问题特殊解决,尽可能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最终使拆迁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由于棚户区居民大多是下岗、低保人员,生活贫困,为了让老百姓买得起新房也住得起新房,辽宁省要求各级政府部门“想到细微处,解决到细微处”。抚顺市政府不但把7万多拆迁户的入户费全部免除,并根据棚户区房屋改造新的建设标准,要求新房内所有设施都要装修好,让居民“打开门进去就能生活”。

  棚户区改造问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牵涉面广,矛盾复杂,解决起来相当棘手。辽宁省的成功之处在于,他们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带着为百姓着想的满腔热情,真正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他们所制定的政策、所想的办法能够切合群众的现实需要,因而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理解与支持。辽宁省的做法告诉我们,只要对人民群众有感情,只要怀着满腔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为民办事,那么,再难再大的问题总会有解决的办法。解决棚户区问题是这样,对待其它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同样如此。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各级政府会面临种种棘手问题的考验,广大群众反映最强烈、最关心、最现实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解决这些问题,不可能一帆风顺,甚至会困难重重。对此,我们必须强调,各级政府及广大干部只有对群众满怀热情,只有带着为百姓利益着想的亲情、真情,才能认真出主意、想办法,才能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