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对“官员办公标准”如何进行监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04:21 舜网-济南时报

  东方木

  处长办公桌每套不超过1000元,局长的笔记本电脑不能超过1.4万元,市长办公室1.5万元要全部配齐办公家具……这是南京市上月出台的“领导办公用品标准”中的规定。标准制订前,南京曾对各部门的装修花费进行过调查统计,同时还专门到其他城市“取经”,最后出台的标准属“中等偏下”水准(详见昨日本报A27版)。

  真是难为南京市有关部门了,连一个办公室几个文件柜都规定得如此细致,制定这个标准要花费多少精力啊。表面上看,出台如此细致的办公标准似乎体现了对公共财政和纳税人的交代,可是,如此繁杂细致的办公标准谁来进行监督呢?

  上级监督的话,标准如此庞杂,一个个进行检验,监督成本甚至会高过监督收益,花费纳税人更多的钱;纳税人是最重要的、当然的监督主体,可纳税人如何进行监督呢,官员的办公室可是小老百姓可以随意进出的?这显然是一个公众不可监督的制度。

  任何一个公共制度,凡是公众不可监督,都不会得到有效的执行。比如针对公款吃喝问题,很多地方出台过非常细致的标准,几个菜、几个汤、几个人陪同、酒的档次、总费用控制,甚至细致到了荤素的搭配,可有几个地方得到执行了,公款大吃大喝之风甚至越刮越猛。问题的关键正在于,当官的吃饭,老百姓哪里能看到啊,再细致的标准,老百姓又不能进行“在场”的监督,包厢门一关,还管你什么标准不标准。所以,每当看到有地方出台类似的标准,就特别想笑,这些标准也就是出台“秀”给人看的,压根就没想过什么可监督的问题。

  我想,就行政机关豪华办公之风,如果有关部门真想整治,是不会想不到“可监督”问题的。如何让纳税人可监督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以财政进行控制:老百姓看不到官员的办公室,但可以看到财政预算啊。豪华办公的根源在于公共财政的软约束,官员要多少钱,上面就给多少钱,公家的家不花白不花。必须对办公经费进行总量控制,并在政府财政预算报告中对各项花费进行细化,让官员花钱受到严密的约束。除此之外,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还必须向公众公开,让其处于阳光之下。这样公众就可以进行监督了——这不比出台那么繁琐的标准要有效万倍吗?

  以为“足够细致的标准”就可以治官,这流露出有关部门根深蒂固的行政万能情结;更暴露出制度安排对民间监督的习惯性遗忘,出台这个标准时压根儿就没想到让老百姓监督,所以自然不会想到“老百姓根本就看不到领导办公室”这回事儿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