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争做新型农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06:19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历史任务,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新农村的主人是新型农民,这是完全符合历史逻辑的。

  在中国农业历史的不同阶段,有身份大不相同的各种农民。农奴、依附民、自耕农、自由小农适应着不同的农业经济体制。中国自周朝起就有“士农工商”的说法,这表明农民在当时的地位十分重要。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的地位遭遇到现代化浪潮的猛
烈冲击,“耕读传家”的社会理想在社会转型期中遭到了解构。此后,一道“农门”成为了城乡二元结构的边界线。“三农”问题由此积累。

  如何突破“二元结构”,将中国农村快速整合进现代社会,路径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重树中国农民的社会理想,那就是要培养造就一代新型农民。

  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这是新型农民必备的三项素质。提高这三项素质,中央提出了一整套政策,包括继续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等等。

  实现这些目标,还需要建立一种先进的文化作为支撑。这种文化的精神表现,就是要树立起争当新型农民的美好理想;这种文化的制度表现,就是要形成全社会尊重新型农民、支持新型农民提升素质的一系列制度和机制,并要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如果说,新型农民需要一个榜样的话。那么海南省原副省长陈苏原退休后回乡务农,使家乡面貌发生巨变,完全可以成为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代表。陈苏原组织7户农民组成甘蔗生产互助组(后来扩大到79户),利用小额贷款,一年就卖了300多万元。他还带领乡亲们建水利设施、改造电网、建文化活动设施等等。他带领着乡亲们往建设新农村的道路上迅跑。他在自己写的《我与农民》一书序言中,第一句话就是“我也是农民”,这样的农民就可称为新型农民。这样的农民才能成为新农村的主人。

  ■旌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