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两会聚焦三难:上学就业看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06:22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两会召开在即,这些和民生密切相关的“老大难”问题,引起了出席全国“两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高度关注。他们呼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着力解决群众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现在已经到了下决心破解这些民生难题的时候了。

  上学难

  教育问题事关社会公平

  上学难?那还用说!这不,为了孩子上学,我们专门在一所小学附近买了房子。我们那个小区的住户,有百分之六七十都是冲着这所小学去的。其实,小学没那么重要。想想农村,那里的许多孩子还在为没有学上发愁呢。——在北京某机关工作的孙女士

  甘肃省2004年抽样调查显示,由于教育因素返贫的农户,占返贫总数的50%。西部地区一个大学生每年平均支出7000元,相当于贫困地区9个农民一年的纯收入;一个本科生4年最少花费2.8万元,相当于贫困县一个农民35年的纯收入。

  徐心华委员:“我家里以前很穷,却上了大学。如果到了现在,我可能反而上不起大学了。为什么几十年前,经济不怎么发展,贫困学生能上起大学,而现在经济发展了,却反而上不起学?往届两会小组讨论时,有的委员为此拍了桌子,如果按照现在的收费标准,那么在座的委员,当年有几个能上得起大学?教育问题事关社会公平,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了。”

  就业难

  大学生是财富不是“包袱”

  现在找工作,不靠熟人、不靠关系怎么行?我去了不少招聘会,也在网上填了一些表,可到现在都没有回音。我们有些同学,3年前本科毕业时被人家看中,3年后研究生毕业再去应聘,人家却不要了,后悔得要命。

  ——暨南大学法律专业研究生欧阳甘芬

  2006年,预计全国城镇需要安排就业总量约2500万人,预计城镇可新增就业人员约1100万人。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结构性就业难题。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上年增加75万人,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

  朱永新委员:必须看到,中国高校毕业生远没有达到“饱和”“过剩”的程度,大学生是财富而不是“包袱”。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主要“难”在传统就业领域和岗位,大城市、政府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外资企业等领域的吸纳能力趋于稳定。转变就业思路,除鼓励毕业生援助西部、自主创业外,更要将就业重心转移到最具有活力的经济增长领域,面向广大的民营经济和中小型企业。

  看病难

  让小病不拖大病有医保

  我的病都快十年了,一直没治好。西药太贵,动不动几百上千,哪吃得起啊?还是吃中药吧,一天只要10多块。我们幸好还有点退休工资,农村里要是谁家有个重病人,整个家就完了。——湖南衡阳市民李小珍

  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数据表明,48.9%的群众有病不去就诊,29.6%的群众应住院而不住院。医疗资源:80%在城市,20%在农村。

  任玉岭委员(去年在天津调研,任玉岭遇到一位做过厂长和工会主席的老共产党员。让他感到震惊的是,老同志家的床下藏着一瓶敌敌畏,“怕的是医疗费过高。不能把沉重的负担压给下一代!”):去年,我们一批政协委员先后走访了东、中、西部9个省市,所见所闻使我们切实感受到医疗问题已成了百姓生活的大难题。很多人有病不敢进医院,“小病拖、大病挨,快死才往医院抬”。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也好,医疗费增长过快也好,说千道万,我觉得有一条必须做:从长远看,全国应建立最终统一的医疗保障体系,近期可从城市做起。(新华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