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坐上天路第一车 温馨如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06:31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黑色车底,车身通体藏青色,一金黄色长线点缀车身中部,在黄线之上则是一排宽大的窗玻璃,高大、气派;车内设计非常人性化,设施简洁而豪华温馨如家。”这就是即将开行的成都—拉萨列车!

  昨日,经本报记者辗转3000余公里,历时70多小时的苦苦探寻后,该列客车终于在青海省省会西宁市一神秘车库被记者发现。

  辗转3000余公里,历时70余小时

  我看到了“天路第一车”!

  格尔木守株待兔碰壁无果

  成都—拉萨的列车车体究竟是什么样的?是此前人们广泛猜测的庞巴迪豪华列车吗?由于成都铁路局一直不愿对外界透露相关信息,为揭开成都—拉萨“天路第一车”真面目,记者一行决定首先从成都赶赴青海格尔木“守株待兔”,等待该组列车出现。2月28日10:30,记者从成都飞抵格尔木。2月28日和3月1日,记者两度赶赴格尔木市车站采访但都被车站站长拒绝了。3月1日上午,在格尔木市车务段。“有关青藏铁路的任何相关信息,要有铁道部的传真我们才能接受采访。你们有传真吗?”我们的采访再度受阻。

  惊悉列车因雪滞留 转战西宁

  3月1日晚,一个电话解救了我们。“从青岛出来的这列客车,由于前几天遭遇大雪行驶非常缓慢,目前正停留在西宁市,可能要等到3月5日左右才能到格尔木。你们不要等了!”一知情人士电告我们。看来赶赴西宁也就是最好的选择了。3月1日晚,记者登上了格尔木至西宁的火车。2日早上9点快到西宁时,记者往窗户外看去,看到铁轨沿线旁边的一堵长长的围墙里有一大型的车库,在车库中有一辆白蓝相间,格外耀眼的列车。记者心中大喜:“这是不是就是我们苦苦找寻的‘天路第一车’?”

  数次变换身份 发现目标

  3月2日上午9点20分,到了西宁,我们没有向车站出站口去,而是准备向车库靠近。“干什么的,为什么不走出站口?”一列车员警惕地问道。“从四川来打工的,前面就是建筑工地。”该列车员走开了。

  此时的西宁阳光灿烂,但气温仍是零下4摄氏度,迎着扑面的冷风,踏着碎冰,我们一步步向车库走去。大约步行了3公里之后,我们终于看见了在列车上看到的那座车库。

  “喂,干什么?”正要越过这栋白色楼房时,楼房里一男子突然问道。“我们是搞摄影的车迷,最喜欢看列车了。”顺利通过。走进这栋白色楼房,眼前停靠着10多列列车。其中那辆白蓝相间的列车车体上一行红色大字“西宁—大通”跃入眼帘,失望立刻涌来。

  一辆藏青色的列车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它是不是“天路第一列”?我们靠近后,发现列车一配件上标识着“空气弹簧,青藏专用”的字样,而列车底下正在调试的工人胸前则挂着“青藏客运列车调试”的胸牌。“这肯定是进藏的列车!”记者在心里判断。但它是否就是成都—拉萨的列车呢?“这辆车是成都铁路局的吗?”记者向该调试工人问道。“是成铁局的车,现在正在调试,还没有正式交车。”该工人说道。

  “成都天路第一车”终于找到了。

  悄悄登上列车,两度被赶下车

  我登上了“天路第一车”!

  记者一行赶紧偷偷爬上列车,第一时间目睹了成都“天路第一列”客运列车的详细情况。记者发现,该车并不是此前成都各界人士猜测的庞巴迪豪华列车,而只是普通空调列车的“加强版”。记者在列车上“偷”看“偷”拍时,被工作人员发现,两度被赶下车。

  “天路第一车”可乘912人

  记者看到,即将开行的成都—拉萨的客运列车,总共编组16节车厢,其中定员60人的硬卧车4节;定员98人的硬座车4节;餐车1节;定员32人的软卧车2节;定员54人的硬卧4节;空调发电车1节。按计算,成都—拉萨的客运列车总共可乘载旅客912人。

  承载实验 首批乘客是香米

  记者在列车上看到所有的车厢几乎都装满了“宏发”牌香米。据调试的工人介绍,该列客车共装有61吨重的香米。记者看到,在每个座位上都放有3袋或4袋香米,每袋香米大约重50公斤。车上的调试员称,这相当于一个成人的重量。

  “快出来,我们要做增氧和密闭性实验。”记者在车厢中行走时,恰遇调试员对该列车体进行车体密闭性的实验。一调试员把我们请下了车。

  书报架梳妆台 设计人性化

  记者在列车上看到,该列车的总体设计非常人性化。该车的所有文字标识均为汉语藏语双语标识。洗手间呈全开放式设计,车厢的过道面积被纳入洗手间的范围,一改传统列车封闭式洗手间的拥挤狭小。此外,洗手台上方还有长约1.8米,高约0.8米的大幅梳妆玻璃,梳妆玻璃上面还暗藏着一长约1.8米的柔和灯箱,玻璃下面则是3个长约40厘米的椭圆形不锈钢磨砂面盆。另外,列车上还首次配备残疾人厕所,配备了一个和飞机马桶相差无几的座便器。

  在隔厢之间还设立有书报架,这是传统列车没有的。行李架也是航空式可全关闭的行李架,而不是传统列车的拉杆式行李架。包厢门是配有滑轨的推拉门,能更好地保护乘客的隐私。整节车厢的色调以暗黄色为主,窗口下面的折叠凳也为暗黄色呢绒套面,床套使用暗红色的床套,更显家庭温暖。

  保护环境列车首设集便器

  除了该列车每节车厢乘务员室旁边都设有一增氧机外,在列车上记者还发现,该车配备有传统列车所没有的专门收集粪便等污物的收集箱,从而一改传统列车沿线排放的陋习,这样以后旅客乘坐该车时,即使火车进站,也能使用卫生间了。调试员称,该设备主要是为了保护青藏铁路沿线的环境卫生。

  车厢两头还配备有隐藏式的垃圾箱,这样可以防止垃圾外溢和臭气漫溢。

  探访期间 记者两度被赶下车

  就在我们在列车上“偷”看“偷”拍时,“停下,停下,你们是哪里的?铁道部的人刚走,你们就来了,快下车!”一男子拦住我们问道。“是车迷,上来看看呗。”记者支吾道。“不行……”该男子一边说,一边把记者往车下拉。于是我们干脆亮明身份。“这里有成都的两个记者,要采访,你看……?”他立即掏出手机打电话。随后他走过来说道:“领导同意了,叫你们去餐车拿胸牌。”记者喜出望外,赶紧上车再看再拍。约摸30多分钟后,记者一行为拍餐车照片来到餐厅,准备找一名叫李宏(音)的现场负责人拿胸牌。“正说来找你们,我们的车是造得不错,但有关部门不让报道,只好请你们下去!”说着,一帮人把记者“礼送”下车。为查看到更多的信息,记者只好围着列车又转了半个多小时。

  记者张镜谭曦昨日青海西宁摄影报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