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学雷锋不应盲目“走出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07:32 大众网-齐鲁晚报

  长期以来,学雷锋大多停留在机械的模仿上,在方式上做文章,甚至是制造噱头,使得雷锋精神形式化、表面化,这是不可取的。

  记者温涛

  本报济南3月2日讯“三月来四月走”的学雷锋大呼隆,对孩子到底有多大的教育作
用?3月5日即将来临,省城一些中小学的学雷锋活动不再盲目“走出去”,而是思考如何将雷锋精神注入时代感,真正融入学生心中。

  “三月来,四月走,雷锋叔叔没户口”。这句民间流传的俗语,道出了学雷锋活动面临的尴尬现状。对此,济南市社会福利院有着切身的感受。据该院办公室副主任车瑞海介绍,每年3月5日前后的一周时间内,至少会有十几拨学生前来学雷锋。他们目前每天都要接到多个咨询电话,希望3月5日能够来福利院“学雷锋”。但福利院均以活动排满为由婉拒。因为很多学生来了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任务,图盖个章而已,起不到任何作用。而“雷锋”们的蜂拥而至也会打乱福利院原有的工作计划。

  济南大明湖路小学的政教主任姚丽认为,大呼隆的学雷锋活动,主题多为助人为乐、做好事,也使得学雷锋的路子越走越窄。一次性的打扫卫生等活动,对孩子学习雷锋精神,很难起到真正作用。雷锋精神必须赋予时代精神,才能走下去,如雷锋的钉子精神。在这一点上,让孩子们结合社会实际,通过讨论、探讨的眼光来看雷锋精神,远比扫大街重要。

  济南六里山小学的胡爱红校长也表示了类似的观点。她说现在的学雷锋活动,其实大多是5日来6日走,根本无法发挥教育功能。因此学校现在基本不提倡扫大街、擦玻璃等只重形式的学雷锋。该校准备利用班会,给孩子们讲雷锋故事。同时将雷锋的“钉子精神”、“爱读书”等内涵,结合到学生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去,一以贯之,并将这些精神与新课程倡导的动手实践等内容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对于雷锋精神也要有广义的理解。

  采访中,教育界人士认为,学雷锋除了要学习他做好事的自觉意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他的一以贯之,同时要强化对雷锋精神的真正理解,摒弃为学而学的浮泛,将其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修养,这比一味“走出去”要重要得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