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改变 一群孩子的命运(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07:43 华商网-华商晨报

  

改变 一群孩子的命运(图)

  蔡佳■感谢王萍女士提供照片她,叫蔡佳,是沈阳市康平县北四家子中学初三的学生。

  记者近日与蔡佳通电话的时候,14岁的她正在努力复习备战中考,目标是当地的重
点高中———康平高中。

  “如果没有华商晨报的‘希望之旅’,我可能早就辍学了。”电话中,蔡佳的声音很清澈。

  一场冷雨,一片热心

  2000年11月8日,首个中国记者节。刚刚诞生半年多的华商晨报作出决定,组织热心读者和报社编采人员,奔赴当时的全国贫困县———康平县,扶弱助学。

  徐世鹏,本报热线新闻部主任助理,6年“希望之旅”扶弱助学特别行动的全程参与者。

  “我们要为贫困地区的孩子带去希望,而从市区到康平的旅程就承载着这种希望,于是就有了‘希望之旅’的名字。”徐世鹏介绍说。

  蔡佳是本报“希望之旅”的首批受助者之一。6年前,她与一位叫王萍的女士结成了互助对子,也结下了母女般的情谊。

  王萍,沈阳市和平区规划和国土资源局的工作人员,本报“希望之旅”的首批参与者,6年来一直在坚持资助蔡佳上学。

  “那天下着雨,我们都冻得直哆嗦,”王萍对2000年的那个场景仍记忆犹新,“蔡佳当时是北四家子中心小学的学生代表,上台发言……”

  在小蔡佳的记忆里,6年前的那场雨,给她带来的是众多好心人的帮助和继续上学的信心。

  一串脚印,一路成长

  “希望之旅”是每年一次的爱心之旅。

  2000年,首次“希望之旅”参与读者300余人,本报选定70人赶赴康平,共资助贫困学生52人,读者捐赠款物折合人民币1.2万元。2001年,近百名读者再赴康平。读者捐助1万多元,文具1800多件,衣服和鞋1000件。

  2002年,受助学生增加到57人,参与读者开始形成固定群体。

  2003年,康平县北四家子中心小学正式成为本报定点扶助单位。

  2004年,本报开始联手沈阳市希望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这一年,70名学生获得资助,近百名读者捐款2万余元。

  2005年,沈阳市政协副主席王声溢踏上“希望之旅”,与200余位读者共赴康平。这一年,读者共捐款2万余元,捐物折合人民币1.5万元。王萍、赵永久、郭春库、李晓光、孟晓光等读者长年坚持捐助的行为令沈城动容。甚至包括一些已经离开报社的工作人员,也在为“希望之旅”进行宣传。如今,“希望之旅”已经从一个报社的活动变成了全沈阳的品牌活动。

  每年的11月初,读者赵永久都会打电话来询问:“今年的‘希望之旅’什么时候出发呀?”

  正在紧张复习的蔡佳告诉记者:“我现在对自己挺有信心,不过还得继续努力,不辜负他们的期望。”本报记者崔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