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座城市的文化品牌(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07:43 华商网-华商晨报

  

一座城市的文化品牌(图)

  2月28日,华商晨报召开“改出日报三周年”座谈会

  本报记者吴章杰张墨寒摄

  为什么晨报有百万读者群?为什么能从激烈的报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为什么大人、孩子都乐于注目?

  家住东陵区的一位老读者道出了市民的心声,“晨报确实替我们老百姓代言,为我们着想,这样就赢得了民心,老百姓就会喜欢。”

  今天我们迎来了改日报三岁生日。面对沈城720万市民的期望目光,我们秉承“让第一成为标准”,向成为辽沈地区的文化品牌迈进。

  2月28日,在华商晨报“改出日报三周年”座谈会上,沈阳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何淑华,省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冯有为;沈阳市各区、县(市)政府领导;省、市公、检、法等职能部门领导;抚顺、铁岭、辽阳等市宣传部部长等近40位嘉宾为本报提出了热情的评价、希望和建议。

  让华商晨报成为文化品牌是当日与会领导的共同心声!

  要尽快成为文化品牌

  沈阳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何淑华

  

一座城市的文化品牌(图)

  何淑华

  有幸参加华商晨报“改日报三周年”的座谈会,非常高兴!

  华商晨报是辽沈报业市场一股清新活力的象征,这在辽沈报业竞争异常激烈的大环境下,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奇迹。

  整体讲,华商晨报无论是在读者定位、版式设计、办报风格方面,还是在市场拓展、经营模式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的尝试,对提高辽沈地区的媒体竞争力、促进报业间的良性互动发展、刺激信息消费市场的活跃度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华商晨报不仅看中发行量、广告收入和利润,更看重社会效应、读者需求和社会反响,为辽沈读者奉献了大量有深度、有影响、有分量的新闻佳作,为辽宁、特别是为沈阳的振兴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点希望和建议:

  一、2006年,希望华商晨报不断创新经营模式,真正实现媒体经营到经营媒体的跨越,实行多种经营,多业并举。努力将华商晨报打造成舆论导向正、资源配置优、创新能力强、运行机制活、经营济效高、社会影响大的媒体。

  二、不断完善办报风格。不断适应读者审美情趣的新变化和信息消费市场的新需求,进一步增强报纸的权威性、服务性、贴近性。

  三、不断强化“品牌意识”,逐步形成一些品牌栏目、品牌版面、新闻名人,办成辽沈地区的“驰名商标”。

  每天看的最多的就是晨报

  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冯有为

  

一座城市的文化品牌(图)

  冯有为

  “媒体影响我的生活、我的工作。”冯有为这样看媒体。

  “我每天看的最多的就是华商晨报,晨报的头几个版面每天都得看,在雷同的消息中,最新、最权威、最有启示的是晨报。百姓了解什么,有什么困难,看晨报都知道,晨报既做到了党的喉舌也做到了人民的喉舌,弘扬了正气也批评了不正之风。”冯有为这样看晨报。

  四条建议祝福晨报更好:

  解读跟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政策时要细致,对百姓不理解的地方解读要多;记者要成为专家;媒体有报道的义务,更要推动问题的解决;涉及案件的报道,要在案件结束之后再详细报道。

  铁岭党报以晨报为学习范本

  铁岭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邱立强

  华商晨报的办报成功,为我们当地的党报起到了借鉴、学习作用。目前,铁岭当地的党报就以华商晨报当作自己学习的范本。

  前段时间,晨报的驻地记者对铁岭的小品、二人转等民间艺术进行的报道,拉动了当地文化、经济的发展。

  晨报是辽阳市民生活一部分

  辽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学清

  华商晨报已经是辽阳市民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希望更多地报道辽阳的新闻,反映辽阳更多、更大的成果。

  晨报影响着抚顺人生活

  抚顺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于泉多

  华商晨报已经成为影响抚顺人生活的两大都市报之一。在我们抚顺遭遇“8.13”灾难时,晨报带队到我们受灾最重的苇子峪,给我们送去慰问品,我们的灾民至今念念不忘。

  最能反映群众心声

  沈阳市沈河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冯守权

  

一座城市的文化品牌(图)

  冯守权

  现在不同阶层的人,在面对华商晨报时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有人赞赏她,有人喜欢她,也有人骂她,因为华商晨报最能揭露社会问题,最能反映广大群众的心声,这就是华商晨报的成功之处。作为政府部门,我们也应该向晨报学习,可以把报纸、把工作做得这么好。

  晨报的批评推进了管理

  沈阳市城建局局长于沈光

  

一座城市的文化品牌(图)

  于沈光

  晨报对我们城建局的报道,表扬的并不多,反而是被曝光、被批评的时候多,但恰恰是这样,加深了我们对华商晨报的感情,因为这样推进了行业进一步加强管理。

  我在2004年两会期间参加了晨报的“接听群众热线”活动。倾听到了老百姓对我们工作的看法和意见,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老百姓还需要我们做什么,尽快做什么。

  世园会的今天晨报功不可没

  世园会工作指挥部宣传部副部长佟永学

  从2004年8月世园会筹备开始,晨报就派出专门的记者予以关注、报道。世园会能有今天的影响力,华商晨报功不可没。“绘画世园会把最美的沈阳献给全世界”等系列活动报道,产生了非常好的社会影响!

  晨报办报理念辽沈最鲜明

  大东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苏杰

  晨报是一份办报理念、办报思想很清晰的报纸,办报的理念、特色、品位、定位在辽沈的报纸中最鲜明。

  晨报提高了皇姑文化品位

  沈阳市皇姑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高航

  

一座城市的文化品牌(图)

  高航

  身为华商晨报所在地的政府领导,高副区长总结,三年来,华商晨报坚持正面宣传的主旋律唱得比较好。皇姑区堪称文化大区,有了晨报的加入,更加有了文化的韵味,华商晨报不但提高了皇姑区的文化品位,更为我们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华商晨报是我们区2005年十大纳税大户之一。

  希望晨报广告深受人民信赖

  沈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广告监督管理处处长屈海清

  根据工作性质,我与华商晨报的广告接触最多,希望晨报发布广告首先为广大人民群众考虑,努力防止虚假广告。衷心祝愿晨报广告收入有很大提高,广告诚信度深受人民信赖。

  多做影响老百姓生活的文章

  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副院长文然

  辽沈几家报纸目前堪称战国七雄,在前不久的一次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华商晨报不可否认地成为了发行量、阅读量最大的报纸。

  在全世界报业面临严冬时,晨报还能有如此成绩,是非常不容易的。从现在起,她面临的问题是能否成为这个城市的老大,发行量和读者不成问题,除此之外,还要在媒介影响力上多做文章,多做一些影响、改变老百姓生活的文章。

  希望晨报成为新主流媒体

  省公安厅外宣处副处长周左盾

  我告诉厅里宣传处的民警,一定要重视都市报,我把他们定位为“新主流媒体”。希望媒体不要单纯地把目光放在发案上,应该放在给人的警示上。在此我代表全省7万民警表个态,愿意帮助、配合晨报发展,最后祝福晨报越来越好,成为我心目中的新主流媒体。本报记者岳巍王欢杨芳采写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