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在你的目光中上路(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07:43 华商网-华商晨报

  一个年轻的团队在路上。

  三年来,这个平均年龄只有27岁的团队经历了许多。成长与艰辛并存,锐气与理性并举。

  我们有了收获,那是一个城市尊重的目光,还有每天50万读者赋予的执著声音。

  在前进的路上,我们坚信一点:我们仍然年轻,我们享受着成长的喜悦,我们更愿意重复那句华商人的信条———谁升起,谁就是太阳。

  我们渴望升起,所以具有颠覆一切的勇气,因为年轻,我们愿意引领一个时代前行。

  同样,因为年轻,我们这群新闻人,在各种不同意图的目光中穿行,在理想的感召中照耀这座城市。

  因为我们年轻,所以我们更有勇气去揭穿一个个黑幕,我们要收获尊重,所以我们一次次拒绝收买与诱惑。

  我们年轻,我们的报纸年轻,所以我们要改变,改变自己和周边。在改变中成长,在成长中享受尊重。

  

在你的目光中上路(图)

  2005年11月8日,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天,华商晨报作为辽沈唯一的都市报纸率先踏上了黑山禽流感疫区的土地。

  面对金发碧眼的老外记者和“久经沙场”的中央级媒体,我可以昂着头告诉他们:“我来自华商晨报。”———记者陈婵婵

  

在你的目光中上路(图)

  2005年9月,我认识了患脑出血行动不便的王春儒。从此,每天背老人下楼晒太阳,成了我的另一份“工作”。在看到老人的笑脸时,我没有觉得辛苦,感受更多的是快乐。———发行员李成

  

在你的目光中上路(图)

  2003年7月9日,在水深近一米处,我和同仁手拉着手涉水采访,顿时心中升起一种力量。———记者王海英

  

在你的目光中上路(图)

  2005年8月18日,到抚顺采访“8·13”水灾后已是深夜,4把椅子成了我的床。———记者吴章杰

  

在你的目光中上路(图)

  2003年10月12日的一场大雪中,我没来得及准备棉衣和手套就上街采访。———记者张墨寒

  

在你的目光中上路(图)

  2004年8月,我赴雅典报道奥运会。

  希腊,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处处洋溢着柏拉图式的学院气息,不过,我却无心享受。所幸,17天的艰苦采访为读者送上了最新、最快、最好的新闻与信息,读者的认可,是我最大的欣慰。———记者姚国繁

  本版图片由蔡敏强田卫涛冯翔王甜杨晟坤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