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创模承载环境的理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07:59 天津日报

  本市荣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的消息传来,全市人民无不为之振奋,为之鼓舞。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资源、环境等问题突出的时期。随着经济总量的增加,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城市是人口、经济集中的地方,也是环境压力最大的地方。天津作为直辖市城市之一,环境保护必然更加艰巨。面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本市4年前就提出了创建环保模范城的目标,以创模来承载着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想。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天津人民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创模成功。现在本市
又将生态市建设纳入“十一五”规划,预示着天津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时期的开始。天津人民有创模铸造出的精神,必将对站在新起点的天津带来新的伟大动力。

  把创模作为科学发展途径

  天津是一个加工工业城市,原材料和市场基本上是两头在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能源的制约瓶颈进一步显现。天津又是我国北方老工商业城市,历史遗留的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结构性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为了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本市乘胜利完成“三五八十”之势,通过创模,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和城市空间布局,努力破解资源能源对发展的制约,逐步走上了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高的发展道路。

  实施工业战略东移,优化资源配置,解决区域性污染问题。创模中,中心城区有210家企业迁入东部6个工业园区,并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实现了产业升级、产品升级、技术升级,全市形成了中心城区、外围城区、东部地区分别以都市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滨海工业为主的产业格局。城市空间布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那种工业、商业、民居交互混杂的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变,资源配置更加优化,集约型发展模式已现雏形,区域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走出了一条投入少、产出高、消耗低的新型工业路子,工业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明显减小。

  实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解决结构性污染问题。本市坚持“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理念,注重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追求技术水平最高、付出成本最低、环境污染最小,实现了用先进水平的组合构成天津的经济总量。在工业结构调整中,以淘汰高能耗、低产出、重污染的生产工艺为重点,对国有老工业企业进行升级换代,形成以电子信息、汽车、化工、冶金、医药、新能源等支柱产业为代表的优势产业。在第三产业结构调整中,以海河综合开发改造为契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对海河沿岸244家企业进行拆迁重组,建设金融、旅游、商贸、文化、休闲和现代城市生态景观设施,形成独具特色的服务型经济带、文化带和景观带。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注重由传统农业向沿海都市型农业转变,着力推进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有机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使传统农业污染明显减少。

  把创模作为循环经济发展举措

  创模以来,本市始终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治本之策,努力构建集约型、节约型、生态型的发展模式。

  本市从1999年开始积极倡导循环经济理念,并将其纳入全市环保“十五”计划,自2002年起,进一步在城乡建设中推广循环经济,在区县经济发展中强化循环经济,在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促进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已经由传统型的废物综合利用为主,提升到再循环、再制造为主的阶段,为实现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废物最终处置量大幅度减少,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市以钢渣、碱渣、粉煤灰治理为代表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取得重要突破,年产50多万吨钢渣、240多万吨粉煤灰100%得到综合利用,近百年堆存的2400万立方米碱渣建成占地33万平方米的紫云公园,成为国内唯一利用工业废料建设的环保型公园;占地37万平方米,高50米,用建筑工程土、清河淤泥堆造的人造山,已栽种各类树木近20万株,绿化覆盖率达50%;占地77万平方米,采用当地电厂粉煤灰45万立方米和挖湖盐碱黏土混合添筑的大港区望海山堆山公园,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

  把创模作为建设和谐社会内容

  实施以水源保护和河道治理为重点的碧水工程。本市投资24亿元的引滦水源保护工程基本完成,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先后对津河等14条191公里河道实施综合治理,实行沿河截污、清污分流,城市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实施以改燃和控制扬尘为重点的蓝天工程。本市建筑施工和道路改造大规模增加,家用机动车成倍增长,燃煤量持续增大,给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带来巨大压力。对此,市政府全面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到2005年底,共完成6208台10吨/小时及以下燃煤设备改燃和拆除并网工作,施工、道路扬尘、机动车尾气污染得到有效控制。2005年,环境空气二级良好及以上天数达到298天,全年天数的比例达到81.6%。

  实施以控制噪声为重点的安静工程。全面完成噪声功能达标区划工作,对各类噪声进行专项治理。开展了安静居住小区创建活动,建成97个安静居住小区。连续多年在中高考期间对火车、120救护车等噪声源采取禁鸣措施。2004年、2005年,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声级分别为54.9分贝和68分贝,比2001年下降0.3分贝和0.4分贝,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80%。本报记者张鸣岐

  责任编辑:闫新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