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孩子该不该管“闲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08:37 沈阳晚报

  

孩子该不该管“闲事”?

  新闻缘起

  正方观点:助人为乐传承美德,该管“闲事”

  反方观点:自我保护防备陷阱,不必去管

  看见有人摔倒孩子选择走开

  3月1日,贾女士骑车外出,遇到一件令她困惑的事。

  最近几天,贾女士的肩周炎犯了。肩膀疼得抬不起来。不过,3月1日一早,她还是勉强骑车上班了。走到市传染病院附近的一条小马路时,一片冰面让她猝不及防地摔倒在地,胳膊正压在地上,疼痛难忍。

  贾女士挣扎着爬起身,用一只手扶了几次自行车,都因胳膊疼没能扶起来。此时正是早上7点多钟,小马路上行人不多,贾女士见旁边正巧有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走过,便向他求助:“小同学,求你帮我扶一下自行车,我胳膊不方便。”

  这只是举手之劳的一件小事,贾女士本以为男孩会毫不犹豫地答应。谁知,男孩停下脚步后,先是四下里望了望,再将狐疑的目光转向贾女士,然后摇摇头走了。

  “我当时真不知道该不该叫住这孩子,太出乎意料了!”贾女士感慨:“现在的孩子,怎么能这么冷漠?马上就到雷锋纪念日了,报纸上天天在回顾雷锋当年如何助人为乐,可是现在的孩子,怎么能……”贾女士说不下去了。

  更令贾女士对这件事耿耿于怀的,是晚上看到的一部电视剧。剧情是一个同样只有十二三岁的男孩,在路遇一位老太太昏倒后,热心地帮忙拨打了120,结果老太太一直没有苏醒,于是120和医院便将孩子的父母找来,结果,孩子受到母亲的斥责:“告诉你别管闲事!”

  “面对别人有困难,难道不应该助人为乐,伸手帮一把吗?”同样身为孩子母亲的贾女士困惑了。她特意找到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守则,结果发现里面真的没有“助人为乐”这样的字样,只是在第8条提到: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这个“闲事”该管不该管?

  孩子究竟该不该管“闲事”?面对这个新的教育方式所引发的新的话题,记者采访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正方观点:传统美德不能丢观点持有人:自由职业者柳先生。

  柳先生的女儿今年上小学五年级,他表示在教育女儿时,会始终灌输要助人为乐的传统道德观念,而且,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应该传承和发扬。当然,柳先生表示,他也会教女儿判断如何识别真假困难,以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不过,柳先生认为,现在许多家长教育孩子远离陌生人、不管任何“闲事”的做法过于极端,大可不必“因噎废食”。

  ■反方观点:孩子不必管“闲事”观点持有人: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心理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张思宁。

  张思宁认为,男孩尽管没有帮助贾女士,也不应受到谴责,因为,他是在进行自我保护,防止眼前的事情是陷阱。在信息传播迅速的今天,人们经常听到助人为乐反受其害的事情,父母、学校在教育孩子时,也时常引用这些例子,于是,孩子在遇到事情时,往往会自然而然地产生防范意识,尤其是在一时无法辨别的情况下,选择不管“闲事”是无可厚非的。尤其是,孩子本身就是被保护的弱者,现代教育在培养他们具有爱心、关心他人的同时,也对他们灌以首先要做好自我保护的教育。

  别人的困难,算不算“闲事”?孩子究竟该不该管这些“闲事”?请把您的观点告诉我们,让我们共同在明天的报道里进行探讨。参与热线:22690595本报记者郭宏颖实习生李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