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农村首先是“小康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08:53 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同全国人民一样,长沙人民盼来了2006年的中央1号文件。这是3年来第3个有关“三农”工作的1号文件。透过这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纲领性文件,我们分明看到,它的扉页似乎就写着“小康”二字。

  建设新农村,我们早就倾注感情。2月上旬,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市委、市政府就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部署安排。3月春风劲吹,建设新农村要由热情变成实实在
在的行动了。

  我们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共识,长沙要在全省率先全面实现小康,意味着在建设新农村上也必须是步履最快,最先达到小康目标。小康是看得见的,是能给广大农民朋友带来切实幸福感的。近年来,长沙的变化很大,但城乡差距加大的事实也是客观存在的。这样的现状,必须依靠我们共同努力,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途径彻底改变。

  要把我们的农村建设具有小康标准的农村。中央确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五句话、二十个字”总要求,头两句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这不是一个空洞概念,生产发展,就是农村经济要发展,现代农业水平要提高;生活宽裕,就是农民手头要有钱。就长沙来说,它必须有一个符合长沙实际的小康标准。抽象地讲,就要让农民们有相对稳定的经济收入,城乡差距日益缩小,绝大多数人达到比较富裕的程度。再具体点说,到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500元以上,同时,通过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在乡村规划、道路硬化、水电厕改造等具体项目上下大力气,营造一个面目清晰的小康农村,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改善农民生活,建设小康农村,关键在通过发展经济,着力增加农民收入。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首先强调,要使农民收入要有新的明显增加。广大农民所热切期盼,政府能在帮助农民增收上有新举措,新办法。要有硬措施确保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给小康村以基础建设保障,这是刚性要求,此外,实现“生产发展、农民增收”目标,一要靠政策增收,加大“工业反哺、城市支持”力度;二要靠发展增收,各区县(市)都要立足当地特色和现有基础,以产业富民,以农业品牌经济富民;三要靠科技增收,按照现代农业要求做大做强做精,发挥和挖掘农业潜力;四要继续抓好劳务经济,确保富裕劳力能通过进城务工获得稳定收入。

  没有农村小康,就没有社会的全面小康。没有农民的富足,就没有国家的持久繁荣。1号文件精神随春风而来,它必将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极大热情。小康标准,是一个基本的物质标准,是一个期望值,是一个奋斗目标。喜雨润神州,人勤春来早,农村小康建设就在这个春天起步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