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沪上高校通过教材改革、课程建设、师资培训给大学思政课注入新活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10:38 东方网-文汇报

  ■文/本报记者李雪林

  新学期开学后,上海交大思政课教师施索华调整了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课教案,针对文科、理科学生设计了不同的讲课内容,“思政课绝不能照本宣科,必须让每一句话都对学生有指导意义。”从去年9月,施索华参加了“上海高校思政课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半年多的学习,她和其他20名学员都感觉收获很大:学术素养和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为今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个由上海市科教党委和市教委组织的高级研修班,目标是培养未来的思政学科带头人。设置的学习内容非常丰富:举办了20场讲座;组织了2次小组讨论和1次大组交流;学习北大、武大等高校的经验;聘请了13位长期从事思政课教学研究的资深教授进行“一对一”辅导;学员围绕“配套选修课”、“师资队伍调研”、“教学个案研究”等3个课题组开展研究。“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上站住脚,才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这个信念出发,上海市科教党委和市教委颁布了《上海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年发展规划(2005——2007)》,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基础》四门必修课建设为核心,要求学校选派最优秀的教师,把四门课上好、上精。为此,复旦大学积极利用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教师资源,实行“开放式”教师管理制度,吸引全校哲学社会科学专业教师参与思政课建设和教学,针对思政课所有必修、选修课程,建立了课程首席负责人制度,面向全校招聘各课程的首席负责人。

  为了夯实课程建设这个基础,在加大培养思政课教师的同时,上海启动了配套选修课建设计划,专门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配套选修课建设的工作研究”课题组,对今后的建设思路、年度计划、课程分布等进行富于操作性的研究。在对国内外著名高校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类选修课收集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提出了“4+50”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模式,即4门必修课加50门左右选修课。这一成果已经写入最近制定的《上海学校德育“十一五”规划》中。

  据悉,上海计划3年内把全市各高校思政课700余名专任教师轮训一遍,在此基础上进行遴选和跟踪培养,5年内形成100名左右骨干教师、50名左右教学和科研骨干、若干名学科带头人,使上海高校思政课的师资形成梯队、骨干教师形成团队、学科带头人形成核心。

  这几天,施索华正忙着写一篇《教学有章,教法无常》的论文,准备到今年4月的“上海高校思政课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结业论坛上交流,她说,21名学员都期待着再次从同行身上得到借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