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当计划驱动让位道德驱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14:05 法制晚报

  新闻提示

  继去年底本市取消现行一些单位存在的献血指标以后,《北京市动员组织公民献血条例》也将在今年被废止。昨天召 开的全国血液工作会议指出,我国血液供应已实现了由有偿献血向无偿献血的平稳过渡。

  法治的渐进,与公民道德法律意识觉醒成熟是两条并行的曲线。十几年来,从《北京市公民义务献血条例》、《北京 市公民义务献血组织管理工作办法》、《北京市违反公民义务献血法规规章处罚办法》,再演进到此次《北京市动员组织公民 献血条例》被废止,义务献血地方法规的屡屡涅槃,每次都让人感到惊喜与宽慰。

  计划指标与生俱来的强迫性质,不可能与具有公益性质的献血事业相协调。关于“献血指标”,就曾在我们头脑中留 下了无数荒诞记忆:2004年11月,某大学为防女生谎称例假逃避献血,强令脱衣检查;从1999年到2004年,北 京20万自愿无偿献血者中本地人仅占17.52%,外地人却占82.48%,且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和学生。

  仅隔一年,媒体却传来了迥然不同的信息——多家媒体报道,王府井大街在这个冬天每天都有采血车为义务献血的市 民采血,在2·14那天,还有情侣双双献血。春节期间,街头的献血车仍然是满满的,等待献血的人们执著地排起长队。在 西单文化广场义务献血点,医务人员忙得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下达指标之时应者寥寥,取消了指标反而应者云集,问题并不在于这个“指标”,而在于无偿献血模式的转变。过于 依赖强制手段推进道德目标,结果适得其反。

  我们看到,从去年开始有关部门加大了无偿献血的宣传普及力度,市血液中心推出了献血送爱心玫瑰活动,还向献血 志愿者发送数万条手机短信,并在献血者生日时邮寄

贺卡。这些人性化的措施显然取得了红头文件达不到的效果。重视对公民 道德感的培育与提升,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公民义务献血的责任感与光荣感,再加上各项公益补偿机制的跟进,强大的道德驱动 力最终修补完善了无偿献血链的缺陷,使献血、用血供需平衡实现了良性循环。

  让行政的归于行政、法律的归于法律、道德的归于道德、义务的归于义务。无偿献血由计划转向自愿,反映了“各就 各位”的制度驱动力。《北京市动员组织公民献血条例》的废止,其现实价值远在条例文本失效之外。

  本报特约评论员

  张培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