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学雷锋超两成人嫌走形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14:12 法制晚报

  后天是“学雷锋日”记者对50个街道和居委会及120名居民展开调查结果显示

  

  87%的受访社区会组织活动有居民创建活动新方式专家:形式应有所创新

  本周日是一年一度的“学雷锋日”。43年前的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号召全国人民“ 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掀起全国人民学雷锋的热潮。记者日前对本市50个街道和居委会、120名居民的调查显示,87 %的受访街道和居委会今年仍将组织“学雷锋”的活动,25%的受访居民明确表示只在3月5日“学雷锋”有些形式主义。

  记者调查

  八成社区“有节目”

  记者对京城50个街道和社区居委会的调查显示,87%的街道和居委会表示计划在本周末组织与“学雷锋”相关的 活动,剩下的13%表示没有针对纪念日组织策划活动。据了解,很多街道和社区都把“学雷锋”和居委会换届选举活动的宣 传一并进行,没有组织活动的社区大都因为居委会选举牵扯了较大的时间和精力。

  活动以“老三样”居多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各社区组织的活动大多与往年相似,“学雷锋”的内容基本集中在组织义诊、帮老人打扫卫生或 义务理发、清理环境卫生等。新老社区组织的活动几乎没有区别。

  许多居委会的负责人表示,为了能让居民和社区单位更好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他们也力所能及地想了一些新方式,例 如牛街街道将组织周边单位为下岗职工举办现场招聘会,牛街东里社区居委会将“学雷锋”日常化,社区的“夕阳红”接送队 每天下午接小区内学生。

  半数人愿参加

  “学雷锋”活动

  在记者调查的120名社区居民当中,有51%的居民表示愿意参加“学雷锋”活动,36%的居民不愿意参加,1 3%的居民态度不明确。

  “学雷锋活动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我很愿意参加。”家住交道口附近的李先 生说。

  家住八角北路社区的王小姐则表示:“学雷锋应该落实在每一天,只在3月5日这一天学有点形式主义。”在不参加 活动的受访者中,七成人认为活动过于形式主义,每年形式雷同,参加这些活动不能作为品格高尚的标准,占受访者总数的2 5%。另有两成人表示,因为时间紧张或健康等原因不愿参加。

  提“学雷锋”七成人先想到“助人为乐”

  “提起学雷锋您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在记者对社区居民的访问中,70%的人认为是“助人为乐”,16%的人最 先想到“做好事”,其余的受访者还将“雷锋精神”阐释为“

为人民服务”、“艰苦朴素”和“拾金不昧”等优良传统。

  学雷锋·新方式

  残疾人为特困户义务送菜

  47岁的残疾人周亦农是月坛地区的一名社区志愿者,从2004年8月至今,他为三里河一区社区的10户困难家 庭送菜。周亦农小时候摔伤过,脊柱呈螺旋形。自从在街道领了这项“工作”后,每天早上周亦农伺候患有老年痴呆的七旬母 亲吃饭后,就匆匆出门去送菜。

  今天上午,在三里河一区,一位特困户大妈接过菜时告诉记者:“一年多了,甭管什么天,他从来没间断过。”周亦 农偷偷告诉记者,其实他的双手一年四季都无法离开手套,否则,就连笔都拿不住。

  业主自发组织整治小区环境

  这个周末,

望京西园三区的业主们将自发组织在社区或周边清除小广告、塑料袋等废弃物。

  “我们很早就参加志愿者的活动了,今天终于报上名。”316号楼的林先生说。这次活动至少有百名业主参加,他 们将自带工具,中午还将和小区保安一起在小区各楼边捡垃圾。

  版主网上发帖邻里热衷互助

  “3月5日一起学雷锋吧,大家有困难就说话!”昨天下午,记者在“德国楼尚”小区的业主论坛里看到,这个帖子 一发出,就收到了不少业主的回复。

  网友“学雷锋”的内容基本都与交房和

装修有关。有的业主表示可以为搬家的邻居当“车夫”,有的则表示可以为即 将装修的业主参谋设计。

  “新小区里年轻人多,互相不熟悉。组织这个活动为了让大家能通过互相帮助,成为朋友。”版主“冷雨悠然”告诉 记者。

  历史回顾

  雷锋,1940年12月18日生于湖南望城县。1960年参军,编入工程兵运输连,同年入党。曾荣立二等功一 次、三等功两次,被授予“节约标兵”。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年仅22岁。

  1963年1月7日,国防部命名其所在的班为“雷锋班”。同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 ,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全国广泛开展了学习雷锋的群众运动。每年3月5日,也成为中国人的“学雷锋 日”。

  文/记者曹晓芳冯祎王溪宋颖成怀喜叶慧陈柱李宝芳沈迪胡晓宁摄/王溪成怀喜王萌

  专家解析

  进门大声询问对主人是尊重

  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民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高巍表示,当你外出办事,或探访人家时,入门之前必须先问一句 :“有人在吗?”

  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告诉对方我来了,而不是悄没声地溜进门去,鬼鬼祟祟,不够光明正大。二是通过通报,让对方 有些准备,避免措手不及,显得尴尬。总之,进门之前,人家如果没有准备的话,一定要先自报家门。特别是进入大门,欲进 厅堂之际,要放大音量打声招呼,让厅堂里的人知道。因为厅堂是会客的正式场所,往往家中最主要的人正在那里。

  因此,进厅堂前先打声招呼,是对主人的尊重。儒家要求个人修养要从小事上做起,只有做好了每件小事,才能去做 治国平天下的大事。文/饶沛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