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评论:首席评论:“审计工作报告上两会”的民意期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15:46 金羊网-羊城晚报

  □陈阳

  “审计署如果在全国人代会上报告工作,影响会更大,社会关注度会更高。”近日,北京市公民熊伟建言说:“这样将把审计监督、人大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结合起来,促进整改,并进一步促进从制度上解决‘重审计,轻整改,年年审计年年犯’的问题”(2月28日《检察日报》)。

  类似的建言我们并不陌生,实际上,在持续数度的“审计风暴”之后,关于现行审计制度的一些深层反思常常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与每年的审计报告所揭示的五花八门、触目惊心的各种违规违纪事实相比,风暴之后的落实整改、责任追究往往呈现出“和风细雨”甚或是波澜不惊的极端反差景象。而最令公众感到匪夷所思的是,在年复一年的审计风暴漩涡中心,一些位高权重的政府部门屡屡名列其间,甚至连违规违纪的事实和“手段”都大同小异,年年审、年年犯,曝光之后杳无下文,无疑是令人尴尬且忧虑的。对于审计风暴之后“纪检风暴”、“问责风暴”等制度化监管、追责措施的强力跟进,业已形成广泛共识。现在的问题是,鉴于目前审计问责链的若干下游环节尚未完全疏通,人们期望的审计风暴不再“虎头蛇尾”似乎仍缺少某些有力的制度化推手。

  相比给审计署升格、使其在行政层级和话语权上取得高度优势,并借此强化审计监管效果的建言,让审计署直接在全国人代会上报告工作,其操作难度无疑要小得多。与现行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并审议年度审计工作报告相比,在一年一度的全国人代会上进行审计工作报告,显然有着较大差别。一则每年的“两会”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其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受关注程度皆非人大常委会例会可比,而此时新闻媒体广泛、持续的宣传报道,很容易形成特定的舆论磁场效应,它可以给目前偏软的后审计监管、问责工作创造较有利的舆论环境,可以给审计问责对象强大的舆论监督压力,另外,由于这种程序环境是直接与人大代表、两会参与者贴身、面对面,它有利于代表委员们对审计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实时个案监督,同时可以方便代表委员就关注的问题对相关部门进行有针对性的质询。

  事实上,此次熊伟关于“审计报告上两会”的建言,仍可看作是公众对审计风暴、审计监督工作持久关注的延续和又一思考成果。当然,从制度建设层面讲,对全国人代会作工作报告仍只是一种程序优化的期冀,在它背后还有许多体制疑问需要破解,比如如何让监管和问责真正硬起来,如何以审计监管推动政府行为的公开化、透明化,如何激活和发挥地方审计部门的独立监督功能等。

  透过“审计工作报告上两会”的建言,我们看到的是其背后浓浓的民意期待。

  (紫/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