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北京早餐”变脸小卖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15:51 北京晚报

  本报讯“许多‘北京早餐’亭怎么挂羊头卖狗肉?不卖包子、豆浆,却卖起了烟、冰棍儿和各种小商品?”读者李先生告诉记者,他家周围的不少“北京早餐”亭不见卖早餐,变脸成了小卖部:不但各种小商品一应俱全,还可以打公用电话。

  早餐亭只卖早餐活不下去

  前天下午,记者根据李先生提供的线索,实地采访了6家“北京早餐”亭,发现个别亭子的确完全变成了小卖部,其余大部分是既卖早点,又兼顾公用电话等其他业务,而且和“早餐”无关的商品占了亭内的大部分货架。

  “这里早晨卖包子吗?”在马连道茶叶一条街路西一家“北京早餐”亭,记者向售货员询问。“卖早餐赔钱,早就不卖了。我们每年交2万元的押金,再交些管理费,想卖什么就卖什么。”这位售货员回答。记者看到,几个打电话、买电话卡的顾客把小亭子挤得满满的;货架上看不到餐饮公司统一配送的早餐面点,满眼摆放的都是冷饮、方便面等普通小卖部供应的小百货,亭外还捎带着卖报纸。

  而在小马厂附近的一家“北京早餐”亭,售货员告诉记者,这里每天由“首钢饮食公司”配送100多元的早餐类商品,亭内大部分商品都和“早餐”没什么关系。

  “如果不搭配点别的商品,每天只在早晨卖早餐的话,我们就赔死了。”石景山八角北路南侧“北京早餐”亭的售货员王女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每天只能卖出去100多元的早餐类商品,根据和公司的协议,我能拿其中10%的提成,卖一个包子就挣4分钱,每天只能挣10多元,一个月挣300多元,差不多只够电费。只能搭配点儿别的货,安个公用电话,一个月下来能挣500多元,也就比吃‘低保’强点儿。”

  苹果园地铁附近早餐亭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早餐亭附近的小吃摊儿特别多,“许多小摊主没有营业执照,支个摊子就开始卖煎饼,抢了我们不少早餐生意。”

  市民小摊上的早点更合口味

  “‘北京早餐’是比较卫生,虽然也给加热,但是总不如小摊儿上刚出锅的包子热乎。虽说品种也不少,可都是豆浆、牛奶、面包这些东西。我觉得就着咸菜吃碗馄饨,喝口豆腐脑,热热乎乎的才算吃好早饭了。”一位在“北京早餐”亭旁的街边小摊儿吃饭的老先生告诉记者,“你想,名叫早餐,可是又不卖大家喜欢的花样品种,慢慢儿就支撑不下去了,只能当做小卖部经营了。”老先生分析道。

  配送公司不能一天只卖3小时早餐

  昨天下午,北京首钢饮食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为了办好早餐工程,企业前期投入了2000万元,光是亭子就建了209个,到现在还没有收回成本;在早餐主食品种外又配送了烟、方便面等品种,还试用了自制绿豆煎饼等,并允许安装公用电话,一是应群众要求增加的品种,二是为了增加经营者的收入,三是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如果每天只在6时至9时卖早点,剩下的时间亭子和经营者都闲着,这不是资源浪费嘛。经营早餐亭子的人一般都是当地社区的下岗职工、低保户,多卖些品种,可以增加他们的收入,减轻社会负担。”这位工作人员说。“我们一直是加强管理,坚决打击私进私制,公司配送品种外的商品,经营者必须到我们指定的厂家订货。另外很多假亭子打着‘北京早餐’的幌子出售商品,我们会呼吁加大打击‘克隆亭’的力度。”

  这位工作人员表示,“我们也很难。我只能说,如果全卖早餐类的话,会更赔钱。馄饨等市民爱吃的早点,不方便统一制作运送。”

  而千喜鹤餐饮连锁有限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全卖早餐,养活不了人。而且许多亭内早餐品种竞争不过附近的小摊上现做的食品。大部分非早餐类的商品品种是经过公司允许的,有专门的营业执照。”

  热线背景“北京早餐”是政府实事

  据悉,“北京早餐”工程是2002年市政府提出的60件实事之一,在市民聚集的社区、街道设置早餐亭,由指定餐饮企业统一配送早餐,用以解决北京人吃早餐难和不卫生的问题。“北京首钢饮食有限责任公司”、“千喜鹤餐饮连锁有限公司”等企业竞标成功,成为统一配送“北京早餐”的入选企业。张之晔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